|
- 2013年06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 | 实在渴得厉害,刘金华一口气喝下了半桶水。 | | 收割完一块麦地,村民们就把麦子装到自己的车上。 | | 戴上眼镜、口罩,往下一块麦地出发。 |
|
早上六点,当大多数城里人还在睡梦中时,郊区广袤的麦地里早已机器轰鸣。夏秋抢收,不但农民要赶在天气晴好的时节把庄稼收回家,收割机作业者也要赶在这段时间马不停蹄地工作,盼望自己有个好收入。 每年这个时候,刘金华与父亲都会开着自己的收割机外出作业,至今已有9个年头了。 在地头上等刘金华车的村民最多,“这个车便宜,70块钱一亩,最重要的是他干活仔细,掉粒少,我们宁可多等一会也用他的车。”一位村民道出了心里话。 刘金华的装扮着实滑稽,烈日当空,他却穿着一件老式中山装,头顶帽子,戴着眼镜、口罩,浑身捂得严严实实,没遮住的地方全被灰尘占据,即使这样,摘下口罩也是一嘴土。“一天不知道出多少汗,鞋子里都是汗水,晚上回去才能换下来。”刘金华说。 刘金华负责开收割机,父亲刘荣祥则负责丈量亩数,与村民结账。刘荣祥特别庆幸儿子自己会修机器,晚上回去都会仔细检查一遍,发现小毛病立即处理,所以他们在地里作业还比较顺当。“这个活就怕坏机器,坏在地里不但影响主家收割,还耽误干活。” 他们每天早上6点准时到地头开始,晚上看情况收工,最晚10点才能回家,平均一天下来能收割30-40亩地。“我儿子干活太仔细,开车慢,麦子都割到根上了,所以我们机器即使好用,也比别的多割不了多少地。”刘荣祥说儿子一天都在车上过,出汗太多一天都不用上厕所,即便午饭也是简单啃几口干粮继续作业。言语中,刘荣祥满是对儿子的怜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