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小麦收获季节,县乡公路甚至省道、国道,就变成晒粮场,来往的行人只能绕着走,有时躲开了粮食,躲不开对面来的大小汽车,极易酿成车祸。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几乎每个乡镇、村都有“公路变成晒粮场”的现象。 粮为民之本。一名在公路上晒粮的种粮大户说,在公路上晒粮也是“无奈之举”,因为现如今的农村闲置土地都被利用,于是便出现了农村无地晒粮的尴尬局面。可是,一年下来的粮食就这么些,不晒好就会生霉、糟蹋啦,在公路上晒粮也是迫不得已。 所以,笔者建议:一是农村两委应积极主动为村民解决一块可以集中在一起晒粮的、暂时性的晒粮地,解决群众的所急所需,以解燃眉之急;二是联系协调面粉厂、小麦储存所等企业型场所,帮助种粮大户解决晒粮问题以及储备、收存、买卖等工作。 (读者 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