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鲁北的无棣县并不富裕,然而在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业和民生等方面做出了不俗的成绩,全国首家校车公司便在这里成立。那么无棣县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什么呢?17日上午,无棣县县长丁海堂做客“中国滨州”政府在线访谈,就无棣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广大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县级农业龙头 企业达到64家 网友:能简单介绍一下无棣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吗? 丁海堂:好的。近年来,无棣县抢抓黄蓝“两区”开发建设重大机遇,扎实苦干,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7亿元,增长11.1%;地方财政收入历史性跨过10亿元大关,达到10.4亿元,增长25%,在全省提升3个位次,增幅居全市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3元,首次突破1万元,增长17.1%。在此基础上,今年以来,我们在全县上下深入开展了“六个提升年”活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突破、全面提升。一季度,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9亿元。1—5月份,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62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4家。 网友“沧海一粟”:无棣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无棣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都有哪些进展? 丁海堂:近年来,我们以丰富的枣棉牧渔资源为依托,以示范园区建设为突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林下经济、家庭农场和食品加工,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目前,全县发展市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0家、县级45家、储备22家。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达45万亩,“三品一标”认证19个,蔬菜种植面积2万亩,培育林苗、林禽、林草、林畜等模式的林下经济7.2万亩。县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4家,其中省级11家,居全市第一。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20家。 盐碱地变身 “渤海粮仓” 网友“五谷杂粮”:“渤海粮仓”项目具体是做什么?中科院在无棣县进行“渤海粮仓”项目的小范围先期示范推广,力争使无棣项目区成为整个“渤海粮仓”项目实施的样板工程。请丁县长具体介绍一下无棣县实施“渤海粮仓”项目的有关情况。 丁海堂:“渤海粮仓”是科技部、中科院联合实施的一项重点项目,主要针对环渤海地区中低产田和盐碱荒地淡水资源匮乏、土壤瘠薄盐碱等问题,通过建立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在环渤海低平原区的河北、山东、辽宁和天津等地建立一批粮食增产增效示范区,重点突破区域土、肥、水、种等关键技术,实现到2017年增粮60亿斤、到2020年增粮100亿斤目标。 我们于2011年10月,在水湾镇选取40亩中度偏重盐碱地,进行了“渤海粮仓”项目小范围先期攻关试验。2012年6月,40亩小麦喜获丰收,亩产达315公斤,接近我县普通良田产量,创下中度盐碱地种植小麦成功并获高产记录。2012年8月,我们启动“渤海粮仓”示范样板工程建设,位于柳堡镇,占地7715亩,共种植冬小麦5674亩,目前喜获丰收,预计亩产350公斤以上。同时,我们还在全县11个乡镇街道分别规划了一处不少于50亩的盐碱荒地作为示范推广区,各推广区分别带动不少于50户农户普及“渤海粮仓”项目,并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力争项目区种植面积扩展到1万亩以上。 开发固有资源 发展文化旅游 网友“我是无棣人”:从网上了解到,无棣县很注重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请谈谈具体都做了哪些工作? 丁海堂:无棣文化历史悠久,素有“渤海古邑”之称,是齐文化、燕文化的发祥地。境内有碣石名山,有古贝奇堤,还有承载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千年古城。无棣历史上出现过一大批的名人,如:北宋著名词人李之仪、抗日名将冯安邦等。特别是以著名金石学家吴式芬为代表的吴氏家族。 近年来,我们按照“山海古邑儒风无棣”的定位,争创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和全省旅游强县。吴氏文化“三个一”工程深入推进,电视剧《家风》正在进行剧本修编,下半年启动拍摄制作。碣石山景区二期和省级地质公园饮马湖建设加快推进。黄河文化产业开发集团投资建设的黄河三角洲生态文化旅游岛争创国家4A级景区。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性开发正式启动。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无棣千年古桑文化旅游节,今年日游客突破2万人。开发了盐雕、枣木雕、芦苇画、剪纸等十大系列特色文化产品,盐雕产品走进中国科技馆,入选全国盐文化大展。中国海瓷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工建设。特别是古城文化旅游区建设快速推进,全面掀起了大恢复、大建设的热潮。在去年年底千年古城初见雏形的基础上,今年投入18亿元基本建成古城核心区,部分景区对外开放运营。目前,38个重点工程规划评审方案设计全部完成,荷花湾、护城河水利风景工程和吴式芬故居、将军府、角楼、圣豪购物广场等20个项目加快建设,大觉寺东扩、茶楼、棣州戏院、吴家湾、十字街、仿古四合院、古城门、高档住宅区等13个项目近期开工。 全省率先 实施“全报销” 网友“海丰人家”:民生方面群众得到了哪些实惠,请谈谈具体做法。 丁海堂:我县于2011年5月实施了“关爱五保老人三年集中行动”,确立了五保老人“吃有提高、病有良医、住有宜居、娱有所乐”的目标。率先推行敬老院事业单位管理改革,按照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与供养对象1:10的比例配齐配强队伍,现已调整充实敬老院工作人员42人。 目前,全县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标准5000元,分散供养标准3600元,均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同时,社会化养老工作也全面展开。全县已有2处敬老院完成了转型升级,开展“一院两制”试点工作,在敬老院开展社会代养服务;有7家单位和个人呈报了民办养老机构建设申请,正在根据规划进行审核和审批;有3个乡镇的11个村着手规划村级老年公寓建设项目。 网友“儒风无棣”:请丁县长谈谈无棣县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丁海堂:目前,我县构建起了覆盖所有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国家基本药物、城乡居民乡镇卫生院住院全报销三项制度的相继实施,有效解决了城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2012年全县新农合共为182.3万人次补偿医药费用1.25亿元。一次性补偿3万元以上的90人,一次性补偿5万元以上的21人,3人达到住院补偿封顶线10万元。目前,全县基本药物使用率达到100%,药品平均降价35%,共节省群众药费负担6900余万元。城乡居民乡镇卫生院住院“全报销”。 2012年8月起,我县作为全国第3家、全省第1家实行“全报销”。截至今年4月底,“全报销”开展9个月时间,与往年同期相比,全县乡镇卫生院共节省群众医药费用负担555.56万元,有效减轻了参合群众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 创新机制 减轻财政负担 网友:民生事业是花钱事业,无棣是如何破解资金瓶颈的呢? 丁海堂: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无棣县并不富裕,但我们在民生事业上的投资一年比一年高,除去过紧日子以外,关键在于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企业资金,说到底在于机制创新。比方说“关爱五保老人三年集中行动”,我们采取了财政承担一块、企业帮扶一块、社会捐助一块的“1+1+1”模式,企业帮扶和社会捐助资金占到40%。再比方说校车,我们采取了“企业运营、部门监管、财政补贴”的模式,在全国率先成立首家校车公司,为公益性质。校车由企业投资购买,运营中允许有微薄赢利。学生乘车费用由县财政和学生家庭各承担一半,低保家庭学生乘车费用全部由县财政负担。财政拨付资金、学生缴纳费用和校车运营由县教育局统一监管。这样就实现了企业赢利、学生受益、财政减压、确保安全“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