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城市女孩的村官之路 |
土路变水泥路,旧桥变新桥,武莉娟告诉您惠民县西庞村一年来的变化文/片本报记者刘涛谭正正通讯员邢丽 | |
- 2013年06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武莉娟指着身后在建的葡萄园,这是她入村以来参与的最引以为豪的事情。 本报记者 刘涛 摄 |
|
从2007年惠民县首次招收大学生村官,到现在已有270余名大学生服务于惠民的边陲小镇。去年,又有一批大学生来到惠民,其中7名大学生被分配到惠民石庙镇。武莉娟,这位80后城市女孩,作为七名中的一员,成为石庙镇西庞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从没下过地、干过农活的她,当村官近一年,不仅学到不少本领,还实实在在看到了乡村的变化。她常说,大学生当村官,给村里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村民经济观念的转变。
通过师姐认识村官,抱学习态度当上村官 石庙镇西庞村是惠民县比较贫困的乡村,村中有120户人家,男壮丁大都已外出打工,只剩下妇女、孩子和老人,这里就是武莉娟所任职的乡村。 6日,记者驱车来到西庞村,一排排民房被粉刷成黄色,让人眼前一亮;道路干净整洁,人走在上面,心情也舒畅。 记者刚下车走了没几步,武莉娟就跟着村里的领导从小胡同里出来,扎着马尾辫、身穿运动装、脚蹬运动鞋、手提公文包,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干练。 武莉娟邀记者到她办公的地方看一看,跟着她来到一座民宅前,要不是门口旁“西庞村委会”几个字,记者还以为走错了地儿。听武莉娟说,村委会办公大楼正在建设,建成后,将会整体搬迁到那儿。 穿过大门,来到屋内,房间分会客厅和会议室,屋内摆设简单有序,给人以宽敞明亮之感。 武莉娟今年25岁,去年毕业于鲁东大学外语专业。还在读大二的她,无意间听到同样是大学生村官的师姐张广秀的事迹,让她深深感动。从那开始,她对大学生村官有了初步认识。 到了大学毕业那年,武莉娟在忙着实习、写毕业论文之余,开始思考她的未来。“当时,宿舍里就我一人,空荡荡的,感觉有点孤单,正是这段时间,让我安静下来,开始认真思考未来我要干什么。”她整整想了一周,在感慨大学时光飞纵即逝之余,在对过去四年做出深刻总结之后,她决定要找一份既能让自己学习又有利于她今后踏入社会的工作。 此时,大学生村官的宣传简历在校园里贴得到处都是,其中,简历中“今年的大学生村官将服务于省组织部统一委派的第一书记。”的条款,让武莉娟喜出望外,她心想如果跟着优秀的干部学习,肯定会受益颇多,就这样,她抱着学习的态度踏上了村官之路。
不善与陌生人搭讪,每天逼着自己说话 武莉娟从小生活在东营广饶县城,从没下乡干过农活的她,初来乍到,却能迅速进入角色。2012年8月1日,武莉娟到西庞村报到,那天正好下大雨,穿着高跟凉鞋的她,还没走几步,脚就深陷进泥里。路窄、难走、卫生条件差,这是西庞村给她的第一印象,也让她深知,农村不比城市,她需要俯下身子,踏实干工作,才能改变这一切。 第二天,武莉娟换上一身运动装,脚穿运动鞋,来到村里,开始入户走访。刚开始,工作并不顺利,由于地方方言较为浓重,有时,一句话,她要问上三四遍才明白,日子久了,她也耳濡目染,学会了当地方言,与村民沟通起来也容易很多。 武莉娟生性有些内向,不愿和陌生人说话,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老百姓的生活,每天,她都逼自己和街头的大爷大娘们聊上两句,可刚说第一句,下一句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往往以尴尬收场,但日子久了,和村民混得脸熟了,话也就多了起来,现在,当她不忙时,还经常到村民家里串门,与他们成了朋友。 每天早晨7点半进村,下午六点离开,除了每天干正常工作之外,她另一个工作就是在村里转,观察村里每一个细节。有一次,她走到村东头的水库旁,发现几个孩子正在水中游泳,生怕出危险的她,硬拉着他们上了岸,事后,她向领导申请在水库旁安上一个警示牌,以作提醒。 每天,武莉娟做的都是些琐碎之事,但当看到自己的工作内容随着村里的施工进度不断改变时,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因为每一次工作内容的更新,意味着村里或多或少的改变。
昔日村庄焕然一新,打工者回家居然认不出 武莉娟在西庞村任职近一年,亲身参与到村里的工程建设,村里的点滴变化,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刚到西庞村时,武莉娟感受最深的是村小,道路难走,特别是雨季,路上积水严重,给人们出行造成不便。她告诉记者,以前村东头有座通往村里的石桥,桥面很窄,只允许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通过;村西头有一条通往邢马村的小土路,孩子们上下学都要经过此地,但一到下雨天,孩子们上学就犯了难。乡村路难走,居住环境也差,以前村民将垃圾都扔到村东边的大沟里,每当行人路过,都要捂住口鼻,甭提多难受了。 去年八月份,村委班子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按照原先规划,开始进行村居改造。武莉娟有幸参与了整个工程建设,也见证了西庞村的变化。下雨天,村里积水严重,村委会就在地下埋了一条很粗的排水管道,解决了排水问题;村里道路难走,村委会就雇施工队在原先土路的基础上铺上了一层水泥路,路面不仅开阔,而且也干净了。村西头原先通往邢马村的那条小路,也换了新装,转眼变成了宽敞的公路,孩子们雨天上学,再也不用发愁了;村东头那座窄石桥,经过重建,变成了一座能过轿车的新石桥,村内村外的距离顿时拉近了许多。 现在,西庞村的改造仍在进行中,武莉娟带记者来到村头,观看西庞村的规划示意图,她指着一条环绕在村子周围的小河告诉记者,现在这条河渠还没建成,等完成后,水环绕在村子周围,不断流动,将成为村中一景。说起村中规划,武莉娟刚开始看到规划图时,半信半疑,认为规划和实际总有些差距,可当她看到每一件工程严格按照规划图有条不紊展开时,她这才相信,未来的西庞村值得期待。 村子变化大,让那些长期在外打工的村民摸不着头脑,走时村庄一切如旧,等回来时面貌却焕然一新,“一些打工者回来时,甚至认不出自己的村子来。” 村子面貌焕然一新,也便宜了西庞村的小伙子,以前,邻村的女孩嫌西庞村穷,都不愿意嫁给该村的小伙子,可经过将近一年的建设,西庞村变漂亮了,该村的小伙子也成了香饽饽。 为了帮乡亲们致富,正建50亩葡萄园 西庞村老人、孩子较多,尤其是老人,饭后没事干,就坐在村头聊天拉呱,一坐就是一天,为了丰富他们的生活,村里建起了篮球场,操场上有专供老人健身的器材,“刚开始时,老人只盯着那些器材看,不会用,我就示范给他们看,现在,每天早晨,他们都到那里锻炼一下身体,甭提多高兴了。” 一个村子要发展,关键是要转变村民的经济观念。以前,西庞村主要靠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利润薄,很多村民选择外出打工,逢年过节时才回家一次。为了能帮老百姓致富,聚集劳动力,村里正建50亩葡萄园,等建成后,会承包给个人,以此提高村民收入。 建园前,青岛一家种植园负责人曾亲自带着葡萄样品来村里搞讲座,为了说服老百姓参加讲座,前期村委会挨家挨户搞动员,发传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讲座那天,会议厅挤满了人,这让身为村官的武莉娟放了心,那天村民听得格外认真,特别是现场提问环节,在场人员从种植到销售接二连三地发问,让现场热烈起来,原本一个小时的讲座,用了一上午才完成。 现在,村里还打算建设一个牛棚,一个厂子,让外出打工人员重新回到村里,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挣大钱。 西庞村的巨大变化,深深吸引了这个城市女孩武莉娟,她看到了农村的发展潜力,她告诉记者,以后,她可能会留在村里,承包几亩葡萄园,养上几头牛,自己创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