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6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石平
近日,有两条消息很受关注。一条是自从开始厉行勤俭节约之后,公款吃喝以及超标接待的现象大有改观,据市纪委调查,公款吃喝、公款宴请之风被遏制之后,枣庄市各大酒店的营业额比以往减少了近七成。(《齐鲁晚报》5月28日报道)。另一条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半年,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低调奢华之暗流仍变相涌动。目前中央纪委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八项规定”行为适用纪律处分条例的解释。这表明,关于“八项规定”的配套制度正在逐步走向完整与规范。 应该说,这两条消息所说的事实很多人都有切身感受,一些高档酒店没有了公款消费正在经历经营上史上前所未有的“寒冬”,但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行为却并未绝迹,变地点、变标准、变名目、变包装等变相的公款吃喝现象在一些地方悄然出现。从新规引发奢侈消费“狙击战”到人人喊打PK暗度陈仓,再到遏制大吃大喝走向制度探索,最终让制度经常起作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有道是,人管人很有限,制度管人一大片,而且管得很长远。毋容讳言,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一句话,人管人得罪人,只有用制度管人,才能真正管好人。换言之,只有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八项规定”就一定能够取得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新成效。 需要特别一提的是,制度是人制定的,需要人去执行。要使制度能顺利贯彻实施,就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要落实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发生违规行为,就必须按章处理。只要做到了有制度可依,就可以避免人为、人治因素的主观随意性,使“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并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