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来了,有的孩子还穿着棉鞋 |
贵州山区孩子们的贫困生活触动了路延超和丁晓静,他们想帮孩子们募捐本报记者孙淑玉 | |
- 2013年06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斋郎小学一名学生脚上的帆布鞋已经裂开了很多口子。 (受访者供图) |
|
一个在烟台,一个在上海,素未谋面的两个人因为有着共同的公益梦,通过烟台蒲公英公益平台熟悉起来。随后,他们通过网络迅速组织了近200名网友,共同关注着大山深处的贵州桐梓县斋郎小学。
缘起 一次背包行 开始做公益 路延超今年25岁,是个在上海工作的济南人。他从小有两个梦想,当兵和做志愿者。没能如愿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就成了他最大的心愿。 为了实现愿望,他边工作边学了2年该如何做个合格的志愿者。他经常找很多公益团队取经,参加活动之余也会锻炼自己的语言沟通及组织协调能力。 转变发生在今年4月4日,在网上看到贵州当地一些孩子艰辛的求学照片后,路延超受到了很大触动。通过网络认识了当地的志愿者后,路延超匆忙跟公司请了几天假,背着包就去了贵州。 在贵州长顺县,路延超遇到了当地的孤儿小群。父母相继去世的小群今年读五年级,和他相依为命的姐姐前不久去了广州打工,家里只剩下小群独自生活。一个木板床,一个木箱子,跨进小群家的那一刻,路延超的心被狠狠揪住了。得知小群正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后,路延超当即决定和另一个志愿者一起资助小群。 离开小群家,路延超并没有轻松起来。走在悬崖边山路上,他仿佛看到了更多孩子渴求的目光。来回7天,在当地志愿者的带领下,路延超走访了桐梓县斋郎小学等地,并到了一些家庭贫困的孩子家中调查。 6月7日,赶上端午节,带着好心人捐助的物资,路延超再次来到桐梓县斋郎小学,给孩子们送去了礼物。也是在两次的走访中,路延超发现,孩子们的家庭都太过贫困,他们甚至没有一身换洗的干净衣服。夏天来了,孩子们也没有多余的鞋穿,甚至有些人脚上还穿着棉鞋。 联动 山区孩子的照片 触动了“白云” 从贵州回来之后,路延超整理了很多当地孩子生活的照片,发到空间和自己的公益圈子里。为了给那些孩子更多帮助,他还试图加入更多公益群,也是在这样有点茫然的搜索中,他认识了烟台蒲公英公益平台的负责人“白云”丁晓静。 “那些孩子的照片确实打动了我,让我忍不住想为他们做点什么。”看到照片,她迅速和路延超取得联系,两个素未谋面的人在网上多次进行交流,甚至相约暑假组织热心人一起去贵州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也算是了了我的心愿,做公益的心一直都有,只是少个很好的契机。”丁晓静说,最初,引领她走上公益路的是个沂蒙山区的孩子。有一次,丁晓静带着儿子参加夏令营,在沂蒙山区,一个12岁小男孩的贫苦生活深深刺痛了她的心。回来之后,那个孩子始终在丁晓静脑海里挥之不去,尽管给孩子寄过钱也买过东西,但她心里始终放不下。随后,在和周围朋友聊天时,她发现大伙也都有心做公益,之后,大伙就催促着她带个队伍,大家一起做点什么。 从此,丁晓静就经常利用出差、夏令营或是其他途径走访周边的贫困地区,尽管走过了不少地方,但她始终觉得山东周边的环境好像没那么苦,直到看到路延超的照片,她才受到触动。 和朋友一说,立即有3个家庭提出想跟她一起去看看。“大家都想带着孩子亲自去感受下,也顺便看看能为那边做点什么。”这中间有过犹豫,有过退缩,但看着公益平台一周内骤然加进来的热心网友,丁晓静突然觉得“开了头就停不下来,也不想停下来了。” 愿望 想为山区孩子募捐 还想召集义工支教 在此前,丁晓静的蒲公英公益平台曾为蓬莱白血病女孩迟云霏义演、义捐,当时的活动引起了很多热心市民的关注,这也给了她前进的动力。 “感觉烟台想做公益的人很多,有时候缺的是平台。”尽管是稀里糊涂就揽起了这个大旗,在操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丁晓静却不想轻易放弃。“没经验、没人脉,做起来感觉挺难的。”每次活动都垫钱,家人也由一开始的支持转为不反对,但“总要有人做,以后总会好的吧”,丁晓静喃喃地自语。 和路延超沟通过后,两个人把两地的联动地点选在了斋郎小学,因为这个学校环境最苦。此外,他们还想给贵州更多地区的学校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与当地学校的老师取得联系后,丁晓静得知那边的孩子现在很缺字典、凉鞋和雨衣,她迅速在群里发起倡议。她想为孩子们做募捐和义卖,让更多人加入到帮助贵州山区孩子的行列中来。 马上到来的暑假,丁晓静和路延超还想召集义工去支教,带着更多热心人走进山区,给孩子们送去更多帮助。丁晓静和路延超相信,他们的山区梦会有更多人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