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帅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 张蕴岭 山东半岛与韩国有天然连接和人脉联系,这是特殊的优势,威海是吸引韩国外资到中国投资的首选地。优势如何在新形势下深化,需要新思路。第一,威海作为韩国低成本加工区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加工区的转变。 第二,单向吸引韩国投资,向构建综合经济区转变,与国内区域及全球的供应链相连接。我们要利用地缘的优势和自贸区的新环境,构建跨海蓝色经济带,加强合作,把发展轻经济作为重点,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威海也可以集中这种轻型经济,如保健品、服务、旅游等产业。海是威海的名片,应该把海洋资源的深度开发作为将来中韩提升合作的重点。比如,海洋资源的保健品,韩国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合作创造品牌。 现在,威海有产业没品牌。我们只记得韩国在威海有几万人、几千家企业,但是我自己却记不住哪个地方是最优势的,威海若能够形成中韩新型产业链的先行区,把海洋深度开发作为重点,威海名声就可以打得更响,中韩经贸关系在这儿就可以成为一个突出的亮点。 韩国驻华大使馆公使 郑永禄 从2012年的统计来看,威海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非常低,威海工业化的进展与山东的整体水平相比,比较缓慢。但威海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很多发展的空间。威海的农产品和水产品发展也有很大发展的空间,还有环保、养老产业、旅游城市产业等等,我们都可以考虑合作。 中韩在制造业有很多交流,我们现在需要一个崭新的合作模式,这样的崭新模式可以以FTA(自由贸易协定)为契机,让威海的发展脚步提升很大的速度。 作为学者,我提出一些建议:首先,仁川大学和山东大学(威海)可以形成专家研究组,专家要一起探讨经济发展的方向;另外,政策性事业推进前提是项目的开发。用什么方式引进资金,可以通过专家组或者政府组织和机构探讨具体的实现方式。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许正中 要在威海建立的先导示范区,要有三个重要的抓手: 第一,要培育威海与仁川进行直接网联。现在云计算和互联网的技术完全可以互通,可以在仁川和威海率先形成亚洲的国际资源配置中心,进而成为全球的国际资源配置中心。这样可以提升东北亚,特别是中韩之间的经济密度,缩短距离。如果能通过隧道网联或者高铁技术的应用,这将形成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第二,建设未来城市综合体。未来城市综合体应该集博览、会展、创意等生产要素为一体。 第三,依托多元开发平台合理加速产业原创。通过威海、仁川,可以共同建立技术开发平台、创意衍生平台和金融创建平台,同时我们增加检测和认证。现在韩国已经在这个方面设立了一些共同认证、共享数据。如果将来威海和仁川能实行两国共享的金融政策,为提升这个地区的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 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副司长 孙元江 威海距日韩较近,与日韩经济联系紧密。威海市政府有鲜明的开放意识,他们意识到目前中日韩自贸区、中韩自贸区是地方政府发展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的良好契机,举办活动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威海。 这是威海与日韩合作的有意义和大胆的尝试,中央政府将一直支持这些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