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走进菏泽—— |
花城、水邑、林海造就美丽菏泽 |
| |
- 2013年06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在巨野生态农业园中,100多斤的巨型南瓜引起网媒记者的惊叹。 本报记者 李凤仪 摄 |
|
本报菏泽6月20日讯(记者 李凤仪) 19日上午,“聚焦美丽山东——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走进菏泽,采访团先后在巨野县、牡丹区、东明县等地开展体验式采访。当天下午,在菏泽新闻发布会上,菏泽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爱军就菏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向媒体记者做了介绍。 孙爱军介绍,菏泽将立足实际,未来5年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领先周边,地方财政收入跨入全省中等行列。同时,经过5-7年努力,初步打造成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成为山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向中原地区辐射的桥头堡。 “菏泽已初步形成‘花城、水邑、林海’为特色的平原森林城市。”孙爱军表示,在“花城”建设上,曹州牡丹园栽培面积达到25万亩,涵盖9大花系、10大花型、1237个品种,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花色最全的牡丹观赏、科研和出口基地;在“水邑”建设上,横贯市区南北的赵王河景观带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在“林海”建设上,菏泽是全国首批四个平原绿化达标地区、中国林产品交易会永久会址城市,现有林地540万亩,林木蓄积量2821万立方米,占山东省的五分之一,林木覆盖率达33.6%,为全国平原地区之最;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7%,已成为菏泽生态建设的重要标志。 两天行程中,采访团先后来到巨野县农民绘画培训基地、巨野县生态农业园、牡丹区尧舜牡丹产业园、东明县玉皇新村、菏泽市博物馆、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等地,深深感受到了菏泽的魅力所在。 “聚焦美丽山东——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活动,由70余家全国知名网站和山东省内部分新闻网站、商业网站以及传统媒体的160余名编辑记者和12名国内知名博主、网评员将分东西南北四条采访线路,到全省17个市采访,深入报道山东省在建设“美丽山东”方面的重要举措、主要经验和初步成效。 □现场花絮: 采访团赞叹 菏泽充满人文情怀 “哇,100多斤的南瓜、巨型彩色辣椒,这个温室大棚太让人惊讶了。”“牡丹原来还可以做成这么多东西,药品、牡丹茶、牡丹化妆品、牡丹籽油,很神奇。”……走进菏泽境内,参观了巨野县生态农业园、牡丹区尧舜牡丹产业园等地,采访团对菏泽的魅力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这还是第一次来菏泽,看到路边田地很整齐,生态农业让人惊叹,牡丹的开发那么全面,巨野的农民绘画培训基地更是全国领先,同时还有大项目建设。”广西新闻网总编辑王庆表示,在菏泽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同时,菏泽的名吃巨野罐子汤、曹州烧饼、东明西瓜等也受到了采访团的称赞。“深深感受到了菏泽人民的淳朴热情。菏泽真是一座充满人文情怀的宜居城市。”采访团一路走一路感叹。 一天半的菏泽之行,让中国网络媒体的朋友们感受到了菏泽的新变化和文化底蕴的深厚。农民书画家、麒麟诞生的地方、元沉船的挖掘之地、牡丹的产业化加工,菏泽这座城市以自己的快速发展速度、科技领先、文化主打等展示了自身的魅力。 据介绍,在山东省加快菏泽发展战略的强力推动下,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保持全省领先,菏泽在全省支持加快科学发展重要决策推动下,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