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忠
章丘梭庄位居相公庄镇北部边缘地带、长白山南麓,地势高峻,三面环山,冬暖夏凉,林木葱茂。山溪穿村,四时不枯不溢。气候温润、风脉优雅,早就有“一河一沟十二峪三十六泉”之说。历史文物古迹星罗棋布,现存有大清功德碑、李氏宗谱碑、祖训十戒碑、宗祠大殿、文昌阁、元音庙、药王殿、雪山寺、千年槐、古娑罗、青龙泉……凭借着独具的自然优势和丰厚的人文景观,2001年便摘取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之桂冠。 梭庄村中街路宽阔,东西石巷略细长,如织布梭,故得此名。李氏乃大唐太宗之后裔,唐朝建村,明清鼎盛,自始祖“七秀才公”进村之后,李氏宗族逐渐形成名门望族,支繁丁旺。明清时曾有李氏“满门三代五进士、七举人、四秀才、八庠生”之赞誉,此外还有六人获“进士侯迭训导”,令人叹为观止。
首题金榜的李克似 明清时期,李氏先族名人辈出如群星璀璨,呈现历史上罕见的“五氏登科、七子中举”光宗耀祖的空前盛况。领首者为李克似。李克似少时家境清贫,秉承了父母勤苦劳作、土里刨食、简朴度日的憨厚品格和淳朴美德,主动替长辈分担忧患,养成了晨起挑水盈缸、傍晚卖柴换薪的习惯。他勤学苦读、学业卓优,考入“国子监”进学。贫苦学子在“高等学府”就读,他如鱼得水、似鸟腾空,释疑解惑、毅力倍增,万历年间进京赶考,金榜题名,考中进士。 锦鲤跃龙门,毕生念贫民。他为官正直、洁身自尊。先任中宪大夫,后出任福建延平府知府。当地举行“童子试”,他亲任主考官。避亲友、拒礼贿,严厉守规遵法,无一私弊发生,择优者皆选送京城。本地雨季汛期,城垣塌陷、壕沟淤平,接讯后他亲赴现场,指挥民工连夜抢险堵洪、修堤筑坝、疏通河道。竣工之日,他派人尽将府库储银按人上工计酬、当场发放。工程按时完成,又按劳领酬,深得乡民赞扬,赢得“甘棠”美称。 李克似胞兄李克肖 李克似家兄李克肖少怀壮志、宏志高远。他勤勉苦读,立誓改变穷宅茅舍的困境。他每夜烛火燃尽方眠,鸡叫头遍即起,有时通宵达旦。苦学自结甘果,天启年间,他出人头地,考中二甲进士,官至承德郎、户部四川清吏司主事。 他关心吏治民生,深得宫廷朝野称颂,口碑极好。他治国有策、理家有方、立规定矩、家风严厉。更由于他和其兄克似的言传身教、家庭的耳濡目染,其子孙后代大都学业有成,成人后皆腾登“龙门”、接连中第。京城连连报捷,使得李氏家族声名显赫、荣耀乡里。 他暮年告老还乡,时逢瘟疫流行,田畦荒芜、赤地百里、尸骨横野,他便向本地官员合议上书、奏折朝廷,不辞劳苦为民请命。经当朝奏准,及时开仓赈粮,接济灾民并免除赋税,使得平民摆脱了饥饿、瘟疫的桎梏。他还献出个人俸银修筑十里村渠,造福一方。 紧步先贤的李缙征 李缙征(公元1591-1641),李克肖之长子。生性端正谨严、不苟笑谈、苦于自学,每每考试均获第一。十岁便可撰写佳文丽章,二十岁便进补博士弟子。天启四年(1624年)乡试脱颖而出,红榜中举,崇祯元年(1628年),殿试考中进士,任官彰德知府。 他秉性刚正,办事不徇私情,不畏恶人诬陷。后又调任保定知府,上任伊始,他不惧权势、除暴安良,对触犯刑律者一概严惩不贷,有“包青天”只遗风。 “哥俩进士”李缙明 李缙明系李克肖之次子、李缙征胞弟。受父辈影响立誓奋发成才、报国治家。崇祯八年选拔为“贡生”。1644年,礼部按供次定职,被推为州守。顺治四年中进士。据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记载:“殿试,授大理寺左评事,累官至工部郎中,有传载化绩。”两年后,又赐二甲,供职期间,忠于职守,严谨行事;料理公务,井然有序。 顺治十四年(1657年),调任督中河,他发现徐州、丕县两地民工交叉服役,劳民伤财,立即下令民工各自返回故里。又在当地引渠平地、植树造林、蓄养水土,使平民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二年后,他又严格保甲、训练乡丁,兴贤育才、弦诵不辍,当地官民赠送颂联一副:“随山酬主眷,似水见臣心。” 他一生博览群书,编撰《蓄德录》100余卷。毕生著述甚丰,著名传世的有:《彭门腐草》、《通俗字学》、《破啼集》等。顺治十七年(1660年),奉命赴江南监察芦政衙门,周密查访,竟查获芦银15000锞。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卒于任上。 李滋不仕和豪宅啸园 李滋为李缙明之子,自幼聪颖尤嗜书成癖,读书可一目十行而过目不忘,三遍成诵,在故里留有许多苦读佳话美谈。清康熙年间进士。当朝皇帝亲赐“国子监学正”。他看透宫廷黑暗、尔虞我诈,他事事洞明、毕生不仕。 他在故里梭庄老宅遵其父遗嘱大兴土木,扩修豪宅命名“啸园”。园内亭台楼榭、四廊画栋、假山鱼塘等一应俱全,并亲带图纸拜访好友名家撰写诗画,由父李缙明编撰《啸园记》。啸园装饰豪华气派、古色古香,每逢传统盛节,便广邀亲朋挚友在园中聚会、饮酒赋诗,被故乡李氏后人称为“书麓酒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