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这些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消费者抱怨不法食品企业利欲熏心、道德缺失;怨执法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但很多食品企业很委屈,毕竟出事的是个别企业,然而一旦某个行业某类产品被曝光,就会造成全社会一片恐慌,好企业很冤枉。监管部门也有苦衷:如果生产经营者不自律,即使全国执法人员不吃饭不睡觉也难以管住。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尚存在法律不健全、责任不明确、体制未理顺等问题。食品安全不是单方面的问题,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建一个良好的食品安全生产、消费大环境。 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监督力量,媒体在食品安全问题报道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如果一味只揭露问题,不推动解决问题,那这个社会的信任危机将比食品安全问题本身更可怕。所以,媒体不仅要勇于揭黑,还要注意扬善,理性地、建设性地批评,才是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也是媒体社会责任的体现。 食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出来的,也不是管出来的。食品安全监管不是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各部门各环节协力配合。从原料种植养殖到加工生产、再到运输储存销售,环节多链条长,牵扯十多个监管部门,如果各部门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求实负责的态度,出了问题相互推诿,发现问题退避应付,即使法律再完善、检测手段再先进也无法有效解决问题。 本报倡议,全省媒体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要更好地担当起社会监督责任和舆论引导责任。食品企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严重侵害消费者食品安全权益的行为,我们将坚决予以揭露和打击;对勇于承诺依法生产规范经营的优秀食品企业,我们将义无反顾地予以支持,大力宏扬企业的优秀品质、品牌和敢于担当的精神。相信全省媒体同仁也一定有同样的责任意识和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