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抢生源加剧教育资源不平衡 |
实现公平需打破计划录取制度 | |
- 2013年06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6月26日,德州市2013年高考招生咨询会上,一位戴着老花镜、怀中抱满招生资料的家长为孩子仔细挑选学校。 本报记者 马志勇 摄 |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计划录取制度之下的“抢生源”,难以引导高校把功夫下在教育质量、教育服务的竞争上。因此,要改变这种情况,关键是打破计划录取制度,赋予考生选择权,让学校和学生在升学录取和接受教育过程中能有充分的双向选择。 在熊丙奇看来,要实现这一步并不难。“这只需在现行的平行志愿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变一次集中投档、一次成功投档机会为同时投档、多次录取机会即可。”此外,他同时建议,建立学生的自由转学制度,允许学生“以脚投票”选择教育,才能把学校的精力转向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教育质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虽然现在部分高校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招生权限,但这并没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录取方式。“现在的自主招生,让分数仅作为一种参考、让具备专业优势的考生自主选择高校是好的,但我希望这个招生覆盖面扩大到全部应届学生,而不是设置一些障碍。” 储朝晖说,在高校教育资源公平的情况下,每个学生应该收到许多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让学生和学校自由地互相选择,但现有这些批次的限制,阻碍了这种机会公平招生的发生。 南科大校长朱清时指出,看似多个名校抢一个好生源的状况,实际可能造成另一种不公。在某一分数段上,名校追学生,而在这个分数段之下,却是千百万学生过独木桥去争抢学校最后剩下的几个名额。他认为,抢生源不但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而且加剧了我国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 本报记者 李钢 张榕博 马云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