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条纹切瓜可少吃籽 |
本报记者和市民实验员实验网传生活妙招 | |
- 2013年06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26日,本报市民实验员王桂芝正在切西瓜(上图),按照西瓜表面的条纹切成块,每块西瓜上的籽会没有或者很少(右图)。
本报记者 王媛 实习生 杨照君 摄 | | |
|
本报记者 赵伟 陈玮 实习生 任丽媛
葡萄冰冻后剥皮更容易?吃荔枝蘸酱油口感更美味?沿着纹路切西瓜就能吃不到籽……在网上,一些“吃货”们总结了不少生活小窍门。到底是窍门还是谣言?本报实验室特意邀请市民实验员王桂芝和冯俐达,与记者一起对上述小窍门一一进行实验。 葡萄冷冻后 剥皮更容易 [网上传言] 葡萄好吃,但剥皮费事。近日在网上流传一种剥葡萄皮的方法,把葡萄冷冻两个小时,然后放入冷水中浸泡,两分钟过后取出,轻轻一挤,葡萄皮和果肉就会自然分离。 [本报实验] 记者买了一些颗粒圆又大的葡萄进行实验。先拿起一颗没有经过冷冻的葡萄进行剥皮,所需时间大约是13秒。葡萄皮上连带着果肉,手上也沾着黏黏的果汁。 随后,记者将清洗后的葡萄装进保鲜盒,放入冰箱冷冻室中。两小时后,将葡萄取出放入碗里,倒入冷水浸泡。大约两分钟过后,沥干水分,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紧一颗葡萄,轻轻一挤,完整的葡萄皮就脱落了,一只手就可以轻易剥皮,用时大约3秒。 对其他品种的葡萄是否可行?记者又将另外买来的颗粒椭圆形的青色葡萄同样冷冻两小时,再放在凉水中浸泡两分钟。取出葡萄,轻挤葡萄时并未挤出,用劲挤却将葡萄弄破了。可见,葡萄冷冻后易剥皮这个方法,比较适合颗粒较大的葡萄品种,对那种椭圆形的青色葡萄并不适用。 [实验结论] 记者实验了解到,葡萄冷冻时间以两三个小时为佳,此时葡萄还没冻成硬邦邦的,稍微冷水浸泡两分钟最易剥皮。剥完皮的葡萄,要在短时间内吃掉,放的时间过长会溢出水分,果肉也变得软烂,口感没有新鲜的好。
给荔枝剥皮 一掐一捏即可 [网上传言] 网上有很多帖子介绍了一个“瞬间剥荔枝”的方法,找到荔枝外壳中间的一条线,稍掐开一点荔枝皮然后一捏,就可以轻松吃到荔枝了。 [本报实验] 记者拿出从超市买来的荔枝进行剥皮。在荔枝外壳的中间位置,有一条呈圆周状规则的线。在线上轻轻掐开一点缝儿,然后沿着中间的那条线,把缝儿稍微弄大点,用手往里一捏,荔枝就爆开了,而且荔枝完好无损,剥下来的荔枝皮是整齐的两半。一颗荔枝剥完后,所用时间是7秒左右。 随后,记者又按照常规剥荔枝的方法来剥皮,从根蒂开始剥,剥一点儿,荔枝皮就断了,继续找一个头儿来剥,断断续续地剥完荔枝后,果肉都掐破了,手上沾了黏黏的果汁。所花费的时间也很长,剥一颗荔枝所用的时间是20秒左右。而从中线剥荔枝不仅省时,还不会掐到果肉,不会把根蒂和荔枝皮上的脏东西沾到果肉上。
吃荔枝蘸酱油 并非美味 [网上传言] 近日,网友们在微博上大量转发“荔枝蘸酱油”的照片,据说是潮汕、闽南一带吃荔枝的特殊方法。一些网友亲身实践后纷纷表示“酸甜咸的口感很开胃,味道非常好”。 [本报实验] 记者从超市买来一斤荔枝,找一个小盘,倒了少许酱油。尝过“荔枝蘸酱油”的吃法后,感觉并不像网友所说的“味道非常好”。荔枝的甜和酱油的咸进入口中,是两种完全不相融的味道。虽谈不上难以下咽,但与荔枝本身的甘甜相比,味道还是差了很多。 随后,记者又将蘸了酱油的荔枝请周围一些市民品尝,多数人也表示难以接受。市民吕女士看着荔枝清透的果肉蘸着黑黑的酱油,皱着眉拿了一个荔枝,吃了一口后说:“一个甜的、一个咸的,混在一起不怎么好吃,还是单吃荔枝比较好。” 不少人认为不好吃,但也有市民品尝后感觉“混搭”味道还不错。 [温馨提示] 荔枝到底能不能蘸酱油吃?山东营养协会副会长杜慧真称:“水果有很多种吃法,荔枝和酱油既不相克,也无不良影响,可以配在一起吃。但是,要注意量,切勿过多食用,尤其是消化不好的人不要尝试,避免引发肠胃疾病。”
用解冻档加热 面包不会变硬 [网上传言] 想要给面包加热,用微波炉的话很容易变硬。网友们想出了一种方法,微波炉加热面包的时候,使用解冻档,面包就会保持松软的状态。 [本报实验] 记者从冰箱里拿出前一天买的面包,放到盘里送进微波炉,并将转钮调至解冻档。一分钟后端出,用手触及明显感觉到热度,手指按压感觉十分松软。 随后,把面包重新放至冰箱里,约半小时后,将面包再次送进微波炉,转钮至低火档,一分钟后拿出,面包表面有明显的烧焦痕迹,并且局部变硬。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记者了解到,用微波炉的解冻档加热面包,时间不宜过长,一分钟即可,若习惯用低火加热,不要超过一分钟。加热时尽量不要用保鲜膜或塑料袋包裹,可以使用专用器皿,再把保鲜膜覆盖其上。
顺着条纹切瓜 免去吐籽麻烦 [网上传言] 甘甜多汁的西瓜一直是市民消暑的首选水果,但吃西瓜免不了有吐籽的麻烦。不少网友发帖称,顺着深色条纹切西瓜,将露在表面的瓜籽挑出后,就能吃到“无籽瓜”,越规则的西瓜效果越好。 [本报实验] 本报市民实验员王桂芝及其儿子冯俐达参加了本次实验。记者先拿出一个纹路清晰但形状不规则的西瓜,王桂芝将西瓜拦腰切开,记者发现黑色的西瓜籽不规则地分布在瓜瓤中,王女士顺着西瓜的深色条纹将西瓜切成片,用水果刀去掉表面的全部西瓜籽,记者数了一下,去掉的籽约有13颗。 经冯俐达试吃,仍吃到三四颗籽,但比平常减少很多。记者按同样的方法实验了纹路一半清晰一半模糊的“特小凤”西瓜,吃到的籽也是大量减少,但是纹路模糊的部分吃到的籽更多些。 随后,记者选取了一个纹路清晰的圆西瓜,按照同样的方法,剔除表面的籽后西瓜吃起来没有一个籽。王桂芝说,做过实验才知道,原来西瓜籽的分布还有规律可循,以后吃西瓜可没了频繁吐籽的麻烦了。 [温馨提示] 要想吃不到瓜籽,可以选择纹路清晰、形状规则的西瓜。济南德强果品有限公司经理韩女士说,挑选西瓜时,要用手拍西瓜,如果发出“砰砰”的清脆响声,并且托西瓜的手明显感到震动,说明西瓜成熟脆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