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打头阵 孩子稍后到 27日上午10点,记者看到一位家长游走于各所学校之间,看到合适的专业合适的学校就上前打听情况,留下孩子的信息,然而在她的身边并没有考生的身影。 这位家长告诉记者,因为单位离现场较近,她是直接从单位过来的。“孩子是从家出发,来得能晚点,我先来给他探探比较好的学校,等他来了之后再让他自己问。” 本报记者 孙健 当参谋的姐姐更像考生 弟弟是今年的应届考生,姐姐来现场做参谋。在高校咨询点前,姐姐向工作人员问这问那,忙着填写弟弟的信息;弟弟则显得有点心不在焉,在被问及他喜欢的学校和专业时,他表现得很无所谓,“你看着办吧”、“都行”、“我没意见”。 姐姐苏女士告诉记者,弟弟高考有点发挥失利,回去大哭了一场之后就对这些不上心了。“今天还是我硬拖着他来的,人家都问到底我是考生还是弟弟是考生。”苏女士有点无奈地说。 本报记者 孙健 孩子才高一 家长已参加多场高招会 “我家孩子偏文,有合适的专业吗?”在高招会现场,蔡女士在每个学校的咨询桌前都认真地询问并做笔记。记者原以为她也是众多考生家长中的一员,可蔡女士的话让记者大吃一惊:“我家孩子才高一,从他初中毕业,我就开始参加高招会了。” 蔡女士说,她是技校毕业,没上过大学,没经历过高考报考,又怕因为不懂行,耽误了孩子高考时的报考,所以从孩子初中毕业后,她就开始参加各种高招会,为孩子以后的报考积累经验,27日已经是她参加的第三场高招会。 蔡女士起初为孩子定的目标较高,后来学到了“冲一冲、保一保、垫一垫”的原则后,开始关注非名牌高校。每场招聘会后,会拿着每个学校的招生简章细细比较,对同一专业在不同高校里的师资强弱做详细分析。“现在做的这些,就是为了让孩子以后不留遗憾。”蔡女士说。 本报记者 蒋慧晨 老校友助阵兰大高招 在兰州大学的招生展位前,一位老者对前来咨询的考生和家长侃侃而谈。这位老者名叫赵建民,1964年从兰州大学毕业。得知此次高招会有兰州大学,杨老一大早就从家中赶来,为兰州大学的招生助阵。 赵建民说他这次来高招会,就是想把兰州大学的好告诉考生们。“兰州大学好,可就是地方远点,考生们一定不能因为地域原因放弃兰州大学。”赵建民说。 赵建民退休多年,生活中最关注的是教育。每年高招时赵建民最忙碌,细细分析每个院校、每个专业的优劣势,已经成为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本报记者 蒋慧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