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春的每一抹新绿而欣喜,为秋的每一片金黄而沉醉!感谢万物呈现给我们的多姿与多彩!六载春秋转瞬间,时光唯一掠不去的,是内心对美好的感知和期待。 六年时间里,我们见证着潍坊的发展,记录着潍坊经历过的风风雨雨。承载着奋斗,燃烧着激情,我们勇敢向前,记录着历史的每一个进程。 小清河像一条供养线,丰饶了所经之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业发展迅猛,小河被污染,这时渔民才幡然醒悟,开始治河。 本报记者便顺着小清河一路向前,沿途采访,记录着这条养育之河,诉说着她的激情岁月。 漫步羊口小清河口岸,苇荡万亩,鱼虾成群。谁又曾想到,就在5年前,这里还是一条泛着臭气的“酱油河”。本报记者重走小清河之路,记录着这条清澈之河从物饶丰富到成为渔民眼中的“酱油河”。 在当地人的记忆中,曾经的小清河清澈见底,两岸物产丰饶,是整个羊口镇赖以生存的母亲河,但随着化工厂的兴建,小清河的环境开始恶化,河面上气味腥臭,河水里鱼虾绝迹。经过治理后,河水虽然变清了,但河里仍然没有鱼虾,就连近海的渔业产量也大为减少,祖祖辈辈打渔为生的渔民开始面临生存的绝境。 事实上今日初清的小清河,不少地方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生态环境已经被破坏得异常脆弱,要想重新恢复清清河水,非严不能。 被污染的河水慢慢好转,消失的鱼种开始复现,追忆当年,仿佛空气中还夹杂这芦苇的清甜。现在我们触摸小清河流淌的脉搏,没有因经济发展的代价而自怨。 采访中,记者从侯辛庄进入潍坊市寿光羊口镇的小清河,又从羊口镇汇入渤海。踩淤泥,访渔家。用笔记录着被清河之水繁衍过的两岸居民,也见证了羊口镇的发展变迁。 在小清河沿边,记者采访了从16岁开始下海打渔、在船上待了四十多年的张佃明。对话了羊口镇近海渔民协会会长孙效宝, 在采访的时候,能够看到和看懂的是,没有小清河,也许就没有羊口镇这座城镇的存在。由此,我们也可以如此推论,没有小清河,从小清河源头至入海的整段小清河两岸的城镇,亦不会有今日的精彩。 现在的寿光市羊口镇,小清河汇入渤海。每年四五月份开始,只要天气好,附近都很热闹,附近村落里在家闲着无事的妇女会被招募至此,捡泥螺。她们戴鲜艳的头巾,脚穿高至腿根的胶鞋,腰上别着一个裹好的布袋,左手拎一个塑料桶,右手把一个特制的网兜。潮落而作,潮涨而息,这是赶海,每年这样的情景会持续至10月份。 小清河初步整治成功了,但全潍坊市还有不少未治理好的河,这些河不像小清河一样出名,但对流域内的老百姓来说,照样事关生存安危。面对这些河流的治理,小清河的经验值得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