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纸媒,还出现了很多新兴媒体,方便了老百姓,也开拓了大家的视野。不过随着获知渠道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让公众真实、客观地的获知信息,这就是媒体的责任。 齐鲁晚报·今日潍坊创刊已经有6年的时间,刊发的报道无数。也许我们做得不够完美,但每一篇报道都凝聚着记者的心血,我们坚持凡重大新闻,一律到现场,用事实说话。为了更有说服力,我们还设立了几个王牌栏目,今日调查、记者体验,用亲眼所见告诉老百姓想知的真相。我们坚信:因为真实,所以存在。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刊发了很多舆论监督稿件,不仅受到了市民的关注,而且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在今年3月份,有读者向我们反映,人民广场东南的张面河段,上千米的河床变成了建筑垃圾填埋场地。接到读者爆料后,记者立即出动赶赴现场,沿着河段实地采访。 记者找到了人民广场东南方的张面河。发现张面河在治理时,从这里截成了两段。中间隔着一个十字路口,东南段几乎看不到河床的踪影。附近在建楼盘的建筑垃圾被运送到这里,堆成了一座座小山。河床变垃圾场,让附近居住的村民感到很无奈。记者调查了解到,车辆乱倒垃圾已有十年时间,给附近居民造成了很大困扰。随后记者采写了《张面河千米河床被瓦砾填平》等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后来,高新区城管局给出答复,已对河段加强巡查,并对违规倒垃圾车辆进行处理。另外,2013年初开始的“两河治理”,或将使张面河被埋河床再次开通。 在面对重大新闻事件时,我们坚持记者必须到现场。2012年5月13日,年轻军官沈星在青州为救落水少年英勇牺牲。记者得知消息时已是下午一点多,为了确定事情的真实性,记者立即找到青州的朋友打听核实,然后马上购买了下午2点半的火车票赶赴青州益都中心医院,这时已经确认了救人的军官沈星已经不幸去世,随后又马上联系了沈星所在单位二炮学院了解情况,又赶到事发现场拍照。随后记者返回医院,碰到了神情恍惚被人搀扶的沈星妻子蔡相珍。当晚8点,报社又往青州增派一名文字记者和一名摄影记者,随后的采访也从一天拉至六天。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对沈星牺牲的故事了解得愈多,对整个过程了解得愈全面。每一天,记者都绷紧了弦在采访,生怕漏了新闻,担心采访不全面,更纠结于新闻会太流于俗套没有创新。也因为记者的敬业,本报的《沈星牺牲时仍保持托人姿势》、《再也听不到儿子说,“爸,我给你洗袜子”》等特写稿件成为独家,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随后,记者继续追踪,采写了《河上桥无名,就叫沈星桥吧》、《以命救人凸显“救生圈”缺位》等一系列报道,推动了为牺牲英雄处的小桥命名,推动完善了景观河的救生系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