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省内外一些城市,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大学,毕业典礼越来越追求档次,变身小小的“名利场”。 告别一个学习阶段,搞一场毕业典礼无可厚非,但该不该搞得这样“隆重”和“别具一格”,欢迎您就此发表看法、交流意见、碰撞观点。 奢华不奢华,得看跟谁比 @李燕子:奢华不奢华,那得看跟谁比着说。学生因为不赚钱而常常被称作“穷学生”,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毕业仪式的任何花费都是多余的。但是,学校不是真空,它是和社会相联系的,社会是个什么样子,或多或少地会对学校有影响。不可能在学校外面是一个样子,在学校里面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现在有些人自己在外面奢侈浪费,却希望孩子在学校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没必要惊叹,更无需谴责 @苏小北:奢华毕业典礼的出现,是社会发达和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精神需求多元性的一种体现。难道因为我们不买LV和阿玛尼,这些著名品牌就不存在了吗?而且相比漫长的一生,学生时代是非常短暂而珍贵的,也是每个人生命里最珍贵的“奢侈品”。孩子们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纪念即将成为过去的美好。只要是注重内涵、内容健康和传递正能量,整个社会大可不必太过惊叹,更无需强烈谴责。
未必非要吃苦才能成功 @张庆金:我们的传统教育一向是“头悬梁,锥刺股”、“不吃苦中苦,哪有甜中甜”。因此,只要一涉及星级酒店,大家就想到奢侈浪费,不了解咋回事就枉下了各种负面结论,并上升到“教育失败论”的高度。天天绷着紧张的神经,正常的事情都偏离了轨道。素质教育在发展,教育一直在探索,我们宁肯希望孩子能经常在星级酒店聚餐,也不希望孩子们回到那个“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折磨中。 只要条件允许,让孩子享受好的物质条件,是我们成人应该做的。
刚拿毕业证,没资格炫耀 @宋振东:毕业典礼在于“新颖”而不是“隆重”,更不是“奢华”。新颖简洁的毕业典礼不一定奢华,也不一定隆重,但可以让人记一辈子,同学相聚时记忆犹新。而奢华隆重的毕业典礼只能是浪费父母辛辛苦苦挣得的钱财,除满足个人一时的虚荣心以外,别无记忆可言。因为,豪华跑车、奢华酒店等所有的物质享受都是别人的,自己有的只是一张毕业证,还没有为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没有资格炫耀。
老师要带头制止炫富行为 @田华:毕业典礼之类的奢华之风还是杜绝为好。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毕业的孩子们,不要过早地给他们纯净的眼睛里染上颜色。这就需要辛勤的园丁们以身作则,不吃请、不收送、不攀比,不留情地对待有违孩子们身心健康的不良社会风气。假如每一位老师都能一身正气地对待意欲炫富的家长,他们的路还能行得通吗?
豪华典礼不代表学校水平 @刘丽:如今,有些毕业典礼变了味,似乎办得越豪华奢侈越有纪念意义,有些学校甚至相互攀比一味追求高档次。这些做法不仅不可取,而且失去了学校文明办学的宗旨。众所周知,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文化、文明的殿堂。像这种豪华低级变质的毕业典礼,不仅不会给学校增光添彩,还会让学校变得低级庸俗。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文明素质是衡量其优劣的标准,豪华毕业典礼并不代表学校的水平。
我所经历的“毕业典礼” @张颂华:我上学时,毕业典礼是在教室里举行,大家买上一包糖,老师和同学坐在一起谈心,在本子上相互写下祝福、勉励的话语。师生之情、同学之谊,花很少的一点钱就能表达出来。 @王平:我上世纪90年代大学毕业时,班长宣布用班费给每人买一个笔记本,要求每人给全班同学留言。笔记本放在讲台,谁有时间就写上几句。我给全班每人都写了临别赠言,我的本子上也留下了同学们的留言。最后,全班50多人每人出20元聚餐,大家依依不舍,感情难却。多年后同学再聚,我拿出当年的笔记本让同学们再度留言,大家唏嘘不已,感慨多多。 @王杰:我记得大学毕业时学校组织了毕业典礼,时隔20年,我对校长讲话的具体内容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校长最后向同学们鞠了一躬。现在想起来,我还是很感激当时校长的这一举动。
建议 开Party自编自演 @王平昌 毕业典礼可以设计成Party,由学生自编自演一些节目,如歌曲、小品、舞蹈等。还可以做成光盘,留作纪念,比上五星级酒店有意义得多,更能留下美好回忆。 邀请亲朋参加 @庄秋燕 毕业典礼可以邀请老师、同学或者其他亲朋好友一起参加。典礼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学生可以向恩师献花,表达感谢之情;老师可以发表感言,寄托对学生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打油 @黄伟民 毕业典礼需隆重, 感恩话别叙感情。 畅想未来互勉励, 留下印象与情景。 过于豪华是浪费, 负面影响责不轻。 不良风气被渲染, 伤害学生幼心灵。
@郭汉杰 人生路途似登山, 步步台阶紧相连。 学业期满虽高兴, 应知依然需登攀。 豪华典礼没必要, 情谊应记心里边。 将来成才辉煌日, 奢侈二字也勿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