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脉诊,宜推广的“体检”手段 |
教学困难大,诊时分歧多,研究推广还需更多人参与 | |
- 2013年07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局部—系统 传统中医与现代西医的基本理念截然不同。西医作为循证医学,以解剖研究和病理分析为基础,对人体的具体病症进行对症诊疗。西医认为脉象只是血液循环系统功能的表现。中医则注重通过脉象的临床状态,判断脉象特定变化的系统表现和整个机体的表现,进而发现病因、病机、病证。 齐向华说:“比如肿瘤患者,西医治疗一般注重帮助病人解决肿瘤这一具体问题,但肿瘤细胞是随时产生的,正常人也有,只是没有诱发。中医通过脉象学诊断,通常可以找出产生肿瘤的脉象变化之源,从而通过综合诊疗手段使整体脉象有所好转,达到提高免疫力、祛除邪气、保护正气的效果。” 寿小云提出的“心理脉象”说也是如此。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不能直接感知的”,把古代心理脉象方面的研究系统化、条理化并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心理脉象研究,则打破了这一点。 研究表明,现代疾病中有40%~60%伴有心理因素,在心理脉象诊察的模式下,70%~80%的癌症患者发病前有心理因素或心理伤害。心理脉象研究提出,即使患者不表述,医生也能通过把脉感知对方的心理特征、性格特征并加以中医心理辅导。 临床实践中,齐向华对此同样深有感触。他说,心理脉象对感知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等各种心理疾病过程中心理因素,以及身体疾病导致的心理疾病,如中风后抑郁、心理疾病导致的身体疾病,如社交恐怖导致的血压升高等,具有相当的优势。多发“过劳死”悲剧的高危人群及白领等亚健康群体,则是心理脉象提前干预的重点对象。
◎治病vs养生 常规而言,西医注重“对症治病”,中医则讲求“治未病”。对于急症患者,西医急救措施往往被更加看重。治疗手法相对单一的中医药手段,则往往被认为更适用于老慢病的治疗以及养生保健。 曾经做过8年中医院急救科室主任的齐向华则认为,事实未必如此。根据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的撰文表述,一味追求“治病”,恰是医疗行业的弊端。因为,一味追求“治病”,就医疗成本而言是“无底洞”,再多的社会财富积累也会被拖垮。 因为“脉诊”对时间和环境的要求,齐向华的半天门诊时间,限号30人。他坦言,很多患者都是术后感觉“走投无路”时前来就诊,其实中医脉诊,从某种程度上讲是非常适宜推广的“体检”手段。 记者在采访时,巧遇一位青年男子,请齐向华把脉。这位身材魁梧的男子,看上去身强体壮、精神很好。但齐向华根据脉象表现认为,该男子“遇事不发,导致肝气郁结,胆经和肝经循行不通畅,出现淤堵,有时应有腿部酸痛、关节胀痛等表现”。询问之下,果然如此。 “有些人觉得自己很健康,或者看起来是健康的,但脉象会把他身体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齐向华说,脉象学博大精深,且因概念本身较为笼统,具体的判别标准又很模糊,其中还掺杂了医生的判别经验及指面感觉等很多主观因素,因此中医脉象在教学中困难较大,临床脉诊时分歧较多。脉象学的现代研究与推广,还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求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