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同山(芝罘区)
本年度的中高考尘埃落定,参与中高考的家庭可以稍稍松一口气。但是,烟台另一场关乎广大家庭的考试——”小升初”考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小升初”考试似乎没有高考、中考影响力那么大,但是给孩子家长带来的压力并不小。近日,不少家长正在全力以赴地带着孩子参加自己心目中的名校考试。由于录取比例与报名人数很不对称,很多学生在经过考试后会被淘汰掉。所以家长不敢掉以轻心,似乎提前感受到了中高考的残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小升初”不允许通过选拔性考试淘汰学生,应当采取就近入学原则。可是,近年来尽管媒体及社会不断呼吁,但小升初考试仍大有愈演愈烈的势头。这样的后果就是造成部分学校招生不足,部分学校生源过剩,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当然,最大的受害者是面临升学的孩子们。一方面是不断的减负,一方面孩子们的书包在不断加重。而且滋生了很多兴趣班、假期班,不该有的升学压力提前笼罩在孩子们头上。 由于经济条件的提高,不少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上个好学校,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这无可厚非。于是,在这种心态下,出现了大量的择校生,家长带着钱去学校还不一定能够被录入。在无形中,便违背了《义务教育法》的精神,而且还可能催生一条不能见光的灰色产业链。在此基础上,攀比之风开始盛行,似乎自己的孩子如果上不了好学校就没有出路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早已不合时宜的名言至今还被多数家长采纳。家长对于孩子从小教育的定位错位,加重了这一现象。 另外,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很重要的原因。每座城市都有家长口中说的好学校。有的学校的确在师资力量或者硬件设施上占有非常大的优势,而有的学校则处在很大的劣势上,这就体现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如果不及时制止,会出现更严重的两极分化,从而导致恶性循环。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必然是主要管理员。在教育投资及师资配备上应向条件较差的学校倾斜,出台具体措施,更好地指导落实《义务教育法》,逐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大势。 “小升初”不再疯狂,需要学生家长和政府共同努力。孩子童年的成长本不需要背负太多的压力,用过早的升学压力去压制孩子们的童心,不是很残忍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