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你留饭,有爱有尊严” |
潍坊现首家“待用快餐”饭馆 | |
- 2013年07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每天认购量和总认购量都被记录在牌子上。 本报记者 孙国祥 摄 | | 一位用餐者在看“待用快餐”的介绍。 本报记者 孙国祥 摄 |
|
本报7月1日讯(记者 杨万卿)6月30日,潍坊的富华酒村作为潍坊第一家待用快餐店面启动了待用快餐公益活动。到7月1日中午,已经有33份待用快餐为需要帮助的人所准备。 “什么是待用快餐?”待用快餐,是新浪网友陈里发起的一项公益活动,指爱心人士认购快餐后,留给流浪汉、低保户等困难人群,由店家交送给这些真正需要帮忙的人,让他们有尊严地享用。 7月1日中午,记者走访了奎文区北胡小区圣利巷这家发起待用快餐公益活动的富华酒村,这家能供百余人就餐的饭馆已有15年历史。正在吃饭的郭先生问起了什么是“待用快餐”。在了解了“待用快餐”的公益性后,郭先生表示,“平时没有机会做些善事,但给流浪汉、低保户买份饭是力所能及的。”郭先生当即问老板需要买多少份,老板李磊表示,由于目前知道的人数不多,认购的快餐数目不断增加,却还没有人来吃,所以不建议一次性认购太多,郭先生暂时认购了两份,并表示“以后需要的时候我随时认购。” 一位来吃饭的顾客赵先生在仔细阅读了墙上张贴的对“待用快餐”的介绍后,也自愿掏钱认购了一份快餐。老板李磊告诉记者,由于刚开始发起这个公益活动,自己在第一天首先认购了20份快餐,在他的动员下,饭店里五名员工每人也掏钱认购了两份快餐,到7月1日中午,已经有33份待用快餐为需要帮助的人所准备。 对于这个在潍坊首个发起“待用快餐”的店面老板来说,不是没有受到质疑。为了号召更多人参与进来,李磊在新浪微博进行了呼吁,“我为你留饭,有爱有尊严”。“结果,很多人说在潍坊实施不起来,都说‘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不过这对我来说并不是泼冷水,我是一定要坚持做下去的。”李磊说,自己看过发起人陈里的访谈,借用他话就是希望更多潍坊市民“少指责,多参与,看看再说。说的人往往理直气壮,做的时候往往不见其人。社会需要做的人越来越多。行动永远胜于话语。” 对话李磊 “认购多,领取少”是个问题 齐鲁晚报:“待用快餐”的使用者有哪些? 李磊:吃不上饭的残疾人、流浪儿童、沿街乞讨的人,有残疾证、低保证的家庭,还有一些进城的农民,因为找不到工作,没钱吃饭或者在一些紧急情况下一些特殊原因造成的临时经济窘迫,吃不上饭的人,是“待用快餐”的使用者。 齐鲁晚报:“待用快餐”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李磊:目前来看,刚启动两天,“待用快餐”认购的客人就有很多,只是知道的人太少,暂时还无人认领,也不排除有需要帮助的人知道后碍于面子没有前来。 齐鲁晚报:面对这种问题,你认为大家需要做些什么? 李磊:现在需要告知弱势群体有这么一个地方,这也是一种献爱心。另外,我正通过饭店周边社区的物业、居委会等,由他们提供这些社区内和社区周边弱势群体的信息,比如低保户和流浪汉,我们把快餐准备好,实在不行就定期给他们送过去。 齐鲁晚报:不排除有些人会浑水摸鱼,饭店对领取人的身份如何界定? 李磊:这种情况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一次、两次、三次,每次吃掉的都是真正需要这些饭菜的人的快餐,估计他自己也受不了。退一步讲,就算是他吃了好几顿,又能吃掉多少呢?我相信随着大家的监督、以及我本人和饭店员工的监督,这种情况不会太多。 齐鲁晚报:有人说,真正的公益人是认购快餐的好心人,饭店不会干赔钱买卖,是这样吗? 李磊:我们推出的快餐至少保证一饭一菜,作为待用快餐的它的价格是10元钱一份,但成本价一般会在15元—20元之间,相当于认购者出10元钱就能买到相当于15元—20元块钱的快餐盒饭,留给有需要的人来领取。剩下的5—10元钱算是我做的公益。公益人是认购人,我们饭店在‘待用快餐’中起到的是一个平台中转的作用,我们会把认购者的信息登记在电脑上,每天被领取多少份快餐,我们也会有记录。谁有疑问可以随时来查,欢迎大家一起监督,一起参与。 本报记者 杨万卿 记者手记: 受助者无尊严,则慈善无意义 西安一家餐厅推出了公益项目“待用快餐”,饭店的顾客多掏一份钱帮助吃不上饭的人,彼此不见面,由餐厅中转,这种模式脱身于“墙上的咖啡”,100多年前从意大利那不勒斯起源,然后形成运动在欧美国家盛行。 有媒体评价,“待用快餐”中,一次慈善行为由三个主题贯穿:爱、信任、尊严。尊严尤为重要,因为受助者无尊严,则慈善无意义。 和传统的公益慈善行为相比,“待用快餐”自有它的特点和优势。这避免了慈善双方对接的尴尬或作秀,能更广泛地扎根社会,比如购买“待用快餐”的人和最后享用“待用快餐”的人,双方既不会见面,也不会发生除此以外的其他联系。换言之,买的人不知道谁会吃,吃的人也不知道是谁买的,这就最大限度维护了城市贫困人群、弱势群体的人格尊严,更加符合公益和慈善的本义。 此时,我们不该由此衍生出更多想法吗?如果由餐饮业的“待用快餐”能够衍生出其他领域和行业的“待用饮料”、“待用书籍”、“待用爱心棉衣”,到处都是“待用商品”的阵地,最终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以公益和慈善为基础的“待用文化”,那才是“极好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认购者都只在乎一颗慈善的心,对浑水摸鱼的“少数”予以包容,领取者更多的为善意着想,体面而有尊严的去吃这顿饭,那么这个模式如何不能长久地存在下去? 日常持久而繁复的慈善才更衡量一个社会的成熟与发展。乐见“待用快餐”能从你我做起。 本报记者 杨万卿 相关链接: 墙上的咖啡 一日,我和朋友在洛杉矶附近威尼斯海滩一家有名的咖啡厅闲坐,品着咖啡,这时进来一个人,在我们旁边那张桌子上坐下。他叫来服务生说:“两杯咖啡,一杯贴墙上。”他点咖啡的方式令人感到新奇,我们注意到只有一杯咖啡被端了上来,但他却付了两杯的钱。他刚走,服务生就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这时,又进来两个人,点了三杯咖啡,两杯放在桌子上,一杯贴墙上。他们喝了两杯咖啡,付了三杯的钱然后离开了。服务生又像刚才那样在墙上贴了张纸,上面写着“一杯咖啡”。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却令我们感到新奇和不解。 几天后,我们又有机会去这家咖啡店,当我们正在享受咖啡时,进来一个人。来者的衣着与这家咖啡店的档次和气氛都极不协调。一看就是个穷人,他坐下来,看看墙上,然后说:“墙上的一杯咖啡。”服务生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给他端上一杯咖啡。那人喝完咖啡没结账就走了。我们惊奇地看到这一切,只见服务生从墙上摘下一张纸,扔进了纸篓。此时,真相大白,当地居民对穷人的尊重让我们感动。咖啡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我们享受任何美好的东西时,也许我们都应该想到别人,有些人也喜欢这样的东西,却无力支付。 再说说那位服务生,他在为那个穷人服务时一直都面带笑容。而那个穷人,他进来时无需不顾尊严,讨要一杯咖啡,他只需看看墙上。那面墙传递温暖,维护尊严,感受爱。 我记住了那面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