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党龄的老党员刘传安—— |
“1947年7月1日,我秘密入了党” |
文/片本报记者王晓霜见习记者王茜茜 | |
- 2013年07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刘传安在读书时,老伴郑似锦体贴地给他端来一杯水。 |
|
“回想我这一生,作为党员,我自觉得还是为党做了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情,现在退休在家,也写了一本回忆录,好让后人懂得今天的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今年83岁的刘传安17岁入党,至今已有66年党龄。在他眼里,中国共产党是无比神圣的,他已决定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党的事业,“我们都是党的孩子,理应好好地为大家谋福利。” 继承哥哥遗志 秘密入党投身革命 “今天,我已经入党整整66年了。”刘传安1930年出生在鲁北商河县大刘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今年已84岁高龄的他早已离开工作岗位,退休在家。 刘传安回忆说,“我从小就没有了母亲,大哥14岁时参加革命,当过通讯员、警卫员,在准备提升为野战军干部时,县长将哥哥要回,留在商河县任警卫队大队长,负责下乡剿匪,但在一次剿匪活动中牺牲了,当时他是20岁。”1947年,为响应号召,刘传安决心接过哥哥的枪,走上了革命的工作岗位。经过基层学习、土改锻炼,于同年7月1日入党。 “当年我入党的事是秘密进行的,除了党内人士,外人都不知道。”刘传安回忆说,1947年6月的一天,工作队队长找到他,问他愿不愿意加入共产党,“我觉得很突然,但是在我心里一直认为共产党是穷人翻身求解放的大救星,能加入是求之不得的。”于是,当年7月1日,刘传安秘密地入了党。“我很清楚地记得,入党宣誓是在两间大房子里举行的,墙上挂着党旗,我们举起右手,用低沉而雄壮的声音进行了庄严的宣誓。那天我大半夜都没睡着,成为了共产党的一份子我感到无比自豪。”只是当年党组织处在保密状态,在1948年济南解放后才公开了党员身份。 重视人才培养 保送8人上大学 1947年至1984年间,刘传安先后在商河县秘书处、中共德州地委纪检委、中共惠民地委监察委员会、中共淄博地委监察委员会、惠民地委等处工作。此后,1984年3月至1991年7月,他一直在惠民地区税务局工作,担任党组书记、局长。在此工作期间,刘传安勤恳踏实,兢兢业业,时刻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多次受嘉奖。 在担任税务局局长期间,刘传安创新工作,积极为政府培养人才。1984年全国大学生寥寥,人才问题迫在眉睫。为了增强税务局人员工作能力,刘传安制定了一项策略,能出去的保送上大学,不能出去的鼓励自学成才。“我们单位当时就有8人被先后送到上海财大、山大等高校学习,并报销其学费、路费。在地方自学成才的,局里尽量晚上不给他们工作任务,安排面授学习时间。”刘传安介绍,为提高学习积极性,单位对取得毕业证书的员工给予不同程度的现金奖励。该政策实施后,地区支教办和省工作会议先后邀请刘传安介绍推广经验。 退而不休 撰回忆录寄后人 刘传安不打麻将、扑克,不下棋,只爱看书、养花,退休之后坚持打太极拳、练太极剑,追求健康养生。 退休第一年,市国税局起草了八十多万字的税务志,刘传安用一年多的时间,在内容和文字上,认真阅读,审查修改,最后经编委共同审查定稿。另外,刘传安还担任了离退休党员党支部书记,负责组织党员学习、文化生活、缴纳党费等,直到去年才退去职务。在此之余,他还被邀请去税务局为新的党员讲述党史,培养新人。 刘传安喜欢看书、学习、剪报,并在文学上积极创作,完成了回忆录《皓首回眸》,并把朋友迎春贺寿的酬唱作品和个人诗词收集在《健康长寿掌握在自己手中》一书中。 如今已是83岁高龄的刘传安有些耳背,视力也不如当年,但他仍坚持看新闻、报纸,不断学习,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我希望让子孙后代知道,他们的先辈虽然没有物质财富留给他们,但有一笔比物质财富更重要的东西,让他们懂得今天的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