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图:山东省妇科微创技术专题讨论会在莱芜市人民医院召开。 小图左起依次为:妇科主任王晓红在德国学习交流;优秀的妇科护理团队;微创手术正在进行。 27日下午2点半,记者来到莱芜市人民医院妇科肿瘤诊疗中心时,妇产科主任王晓红正戴着手术帽,手拿一份病历跟病人家属说:“恢复得不错,你们放心吧。”诊疗中心其他的医生或低头研究病情,或耐心跟病人交流,呈现出一片忙碌的景象。 大年初一的 拜年问候 近年,妇科肿瘤发病率呈现低龄化趋势,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严重影响着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妇科肿瘤诊疗中心每周开展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坚持规范化治疗,针对病人病情制定合理方案,提高五年生存率,保障病人的生存质量。精湛的医术赢得了病人的赞誉。从2008年至今,王晓红每年大年初一都会收到一条拜年祝福短信,这条短信的主人是她曾经的一名病人。病人住进医院时已是卵巢癌晚期,出现了严重的腹胀、腹水,曾经幸福的生活、美貌的容颜都渐渐离她远去,病人每天都十分痛苦,虽有家人和医生的悉心陪护,但是她的情绪极不稳定。诊疗中心联合多学科进行会诊,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对其进行手术和化疗等一系列的治疗,患者终于远离病魔的折磨。五年来,患者定期到医院查体,身体状况良好。正如这位患者所说:“大恩不言谢。”她将对医生的感激、对高超医术的赞美都化为新年伊始的祝福。 “真心”架起良好医患关系的桥梁 “在我住院期间,医生和护士对我悉心照料,感谢你们”、“感谢医生们妙手回春,让我重新获得健康”,在妇科肿瘤诊疗中心的意见簿中,记者看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感谢”。这里的病人都曾经与死神擦肩而过,他们说出的“感谢”二字分量将何其沉重。 王晓红说:“我们经常说看病,但是在妇科肿瘤诊疗中心,我们强调的是把看病换为看病人。时刻以人为本,不仅看病人的病情,还要看病人的家庭、文化程度、经济等各方面情况,只有及时做好与病人的沟通交流,才能制定合适病人的最佳方案。”曾经有一位年仅24岁的年轻妈妈在产后一个月发现自己患有子宫内膜癌,从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到噩耗的突然降临,这位妈妈在短时间内感受到人生的高低起落。她不仅忍受病痛的折磨,更有远离爱子的悲伤,甚至不能抱抱儿子,给儿子哺乳。同为女性的医生与护士们深刻体会到年轻妈妈的痛苦,王晓红让家属把儿子照片放在她的枕下,护士们经常跟她一起畅聊育儿经验,告诉她只有身体健康,才能真正陪伴孩子成长。 2012年11月份寒冷的一日,一对70多岁的老人来到了妇科肿瘤诊疗中心。老太太患的是妇科肿瘤中不常见的外阴癌,老两口无儿无女,生活贫困,两人年事已高,相依为命,身上棉袄袖子里的棉花都已经露了出来。治疗手术很成功,但是他们由于生活困难,术后营养根本达不到标准。王晓红带领诊疗中心的医生、护士们轮流为两位老人送鸡蛋、牛奶等营养品,每天为他们买菜、打水。护士们经常为老人洗脸、梳头、按摩,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因为治疗需要,老人不能穿裤子。王晓红为老人买了裙子送到床前,科室出钱送两位老人回家。临走前,老人拉着医生的手,眼泪不断往下流,一直说着:“一辈子了,从来没有人这样照顾过我们。” 病人永远 排在第一位 对妇科肿瘤诊疗中心的医护人员来说,病人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诊疗中心全年无休,医生们经常连轴转,遇到紧急情况,连续24小时甚至36小时都坚守在岗位上,直到病人病情好转。记者问王晓红,记不记得最长时间连续工作多久,王晓红摇头说,这样的日子太多了,数不过来。2010年的中秋节,王晓红答应孩子查完房就回家陪他过节,但是一名病人病情突然恶化,王晓红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去。中午孩子一人在家一直等不到妈妈,只能干巴巴的啃了一块月饼。“平时孩子中午就在小饭桌吃饭,我们根本顾不过来。孩子都上初中了,我从来就没为他检查过一次作业”说到孩子,一直侃侃而谈的王晓红语气中透露出遗憾和抱歉。 在妇科肿瘤诊疗中心的医生中流行这样一句话:“你是一位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唯一遗憾的是作为一名妇科医生,你不能经常回家。”这话最初是诊疗中心高医生的爱人对她的幽默评价。记者问王晓红,有没有后悔选择成为一名妇科医生。王晓红说,我自己是一个女人,我们能体会疾病对女性的折磨,我庆幸自己选择了这个专业,为更多女性带来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采访正要继续进行时,王晓红突然打断了记者,说:“我马上还有一个手术,不好意思了。”说完王晓红就和病人家属匆匆离去。 “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女人花,随风轻轻摆动。”诊疗中心的医生和护士们用她们真诚的服务、精湛的医术呵护着每一朵娇嫩的花朵,她们是尽职的园丁,更是最坚强的女人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