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箅子叫苦:逢急雨受伤的总是我 老城区郁闷:下大雨俺成了蓄水池 |
| |
- 2013年07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雨后,历山路铁路桥西侧的辅道上,巨大的雨水冲力将此处的多个井箅子掀开。
本报记者 王媛 摄 |
|
本报记者 王光营 蒋龙龙 10日,一阵急雨后,城区不少路段污水井冒溢,马路上多出了“趵突泉”,井盖丢失甚至出现卡住车辆的情况。相关部门表示,济南南高北低的地貌特点,造成了下急雨马路行洪的现状。另外,老城区周边地势较高,管网老化,也使老城区低洼地成了积水的重灾区。 南北高差百米,逢急雨必呛下水道 9日晚,济南市区突降暴雨,暴雨造成市区多处出现积水的情况,城市道路成了泄洪沟。很多市民表示,开车如行船,车辆溅起了很高的水花。市区多处污水井盖被雨水顶着漂了起来。很多道路的积水都达到了10厘米左右。 10日中午的一场降雨又造成了历山路铁路桥附近严重积水,仍有污水井盖被顶开,整个快车道上都积满了污水。虽然仅仅一个钟头后,水便被排走,但地上留下了不少淤泥。 据相关部门介绍,这两天雨下得很急,已达到了大暴雨级别,造成了不少路段积水,不过在很短的时间内雨水都被排走了。很多市民很纳闷,为什么每次下雨市区的不少道路都成了泄洪沟,污水井盖都被顶开? 据天桥区排水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济南市的地形特殊,南高北低,南北高度落差在一百米以上,只要南部遭遇强降雨,雨水在公路上的流速就非常快,济南市区便会出现马路行洪现象,尤其天桥辖区内各公路压力尤其巨大。
周边越修越高,下大雨老城区“溺水” “周边建筑的地基越来越高,雨水只能往这跑,都成了蓄水池了。”一场急雨来袭,位于老城区的万寿宫街,由于周边排水不畅,积水没过成人膝盖,甚至灌进了居民家中。 居民杨先生说,老城区位于大明湖附近,地势低洼,加上周边新建了不少建筑,这里便成了蓄水池。街上建设的专门排水通道被雨水倒灌也没了用处。 在长春观街,由于周边道路经过多次改造,排水井地势普遍较高,而居民原有的排水设施反而处于洼地。不仅家中的污水无法排出去,还经常引起雨水倒灌。 “我们这里地势明显低洼,一下雨院中都是水。”长春观是济南市考古所的办公地点,在这里办公汛期也经常受积水之苦。 “老小区的排水管网本身就不发达,加上使用多年,是积水的重灾区。”据介绍,虽然排水部门每年都对老城区的排水管网进行维护,但治标不治本,除非对地下管网排水系统重新改造。 记者了解到,老城区要改造雨污分流的排水管道,工程涉及居民很多,工作难度大。如果没有城市道路改造,单纯改造排水管道也会影响到居民生活。因此,主管部门只能先对老城区排污管网进行维护清淤,结合旧城改造逐步改成雨污分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