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厕新增200个,想方便还很难 |
有的一平方公里有30个,有的一条马路上只有一个 | |
- 2013年07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在燕子山小区西路附近,一厕所因为停电而暂停使用。 本报记者 穆静 摄 |
|
本报记者 穆静 实习生 刘永飞 姜佳明 陈秀青 近日,有网友在齐鲁晚报网论坛上发帖称,每天上班必经之路上有不少大便。不少网友表示,除了当事市民没有公德心外,公厕太少或布局不合理,市民如厕不方便也是重要原因。9日、10日,记者对济南的公厕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 整条文化东路只有1个公厕 出租车司机郭师傅最怕在经十路和高新区附近开车。天气渐热,喝水量增多,而由于这些地方公厕少,如厕成为一个大问题。“整条经十路上,找不到几个公厕。面积这么大的高新区,更是很难找到厕所。” 在济南市城管局2012年12月份发布的“公厕地图”上,记者发现整条文化东路仅有1个公厕,山大南路、解放路附近、历山路以东的经十路段,公厕也是零星分布。而据高新区环卫管护中心介绍,高新区只有一个公厕,2013年开始筹划建设30个新公厕。 由于公厕难找,不少地方出现随地小便的情况。据在大明湖东门护城河附近居住的张先生介绍,黑虎泉北路和大明湖路附近缺少公厕,有时走半个小时也找不到公厕,不少人在护城河附近小便,每次经过附近就会闻到一股难闻的臭味。 全福立交桥下自发形成的农民工市场,等活的农民工多的时候有上千人,但附近仅有两个厕所,早上人流高峰时厕所往往不够用,不少人会在附近绿化带小便。 缺水断电卫生条件差,不少厕所没法用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断水、断电问题,一些建好的公厕却没有对市民开放。而另一些厕所由于卫生条件太差,让人“望而却步”。 在燕子山小区西路附近,一处公厕刚刚建好,但是4个男女通用的厕所门都紧闭着,门上贴着“因道路施工,停水停电,厕所禁止使用”的字样。在历山路和解放路交叉口处,一处新建好的公厕贴着“水电在办理手续,厕所暂时无法使用”的通知。厕所建好却不能用,市民很无奈。 也有一些公厕由于卫生条件实在太差,将不少人挡在门外。在甸柳新村小区一公厕,记者看到,女厕内4个蹲位均已经被堵住,粪水甚至溢了出来。“卫生条件实在太差了,根本没法上厕所。”一些人看到蹲位全堵后,走出了厕所。 在全福立交桥附近,公厕的便池里有尿液、粪便或垃圾积蓄的情况普遍。据附近居民反映,公厕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有些人不冲厕所,另一方面是有些水箱的水压很不稳定,有时水量大,有时水量小,水量小时很难冲干净。” 有的区域公厕扎堆,两个公厕相隔仅200米 与难寻公厕相对的是,有不少地段公厕却扎堆分布。七里山南村一区到五区为开放式小区,小区内有一条熙熙攘攘的商业街,来来往往的人们会发现,置身商业街,走几百米就会找到一间厕所。 据七里山南村一打扫厕所的环卫工介绍,商业街附近最少有4个厕所,市民上厕所很方便。而六里山南路附近一厕所和七里山南村一区附近一厕所,相距仅约200米。 在2012年版的“公厕地图”上,公厕“扎堆”分布的情况一目了然。在泉城路以北、大明湖以南,方圆一公里的范围内,密密麻麻地分布着近30个公厕。在纬十二路嘉华购物广场附近,不到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了26个公厕,远高于《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规定的城市公共厕所平均设置密度应达到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5座的标准。 新建厕所 选址难管理难 虽存在不少问题,但济南的公厕数量近几年增长突飞猛进。2012年济南市城管局管辖的公厕共有约600座,这与2011年相比,新增了近200座。 今年年初,济南市城管局主要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3年济南将至少再建300座二类以上水冲厕所,年底前全市纳入城管部门管理公厕将达900余座,加上济南城管发起的厕所开放联盟“会员”增加至1000家。按照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标准,建成区每万人需建3到5座公厕,济南大约需要1100到1900座公厕,年底前济南公厕数量可基本达到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标准。 按照《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主要繁华街道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宜为300米到500米,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米,一般街道公厕之间的距离约750米到1000米为宜。数量虽增加迅速,但从布局上看,济南不少地方公厕建设还难以达标。 据了解,公厕建设有两个难点,一是选址难,二是管理难。一些人口密度较大的主城区,根据城市公厕建设规划和百姓的如厕需求急需建设,但实际操作中很难选出可行性地址,一些公厕建设不可避免要借用绿地等公益用地,这与园林部门协调难度较大。 此外,一些单位和群众缺乏对城市公厕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选点工作中协调难度较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