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茫填志愿:不问兴趣问校长 |
因为缺少职业规划,不少考生和家长挑学校选专业时犯了难 | |
- 2013年07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10日下午,职业规划师杨雨馨现场为三中高一学生解析职业规划报告。 记者 李楠楠 摄 |
|
本报7月10日讯(记者 李楠楠) 10日,高考录取正在有序地进行中,随后将进行本科一批征集志愿和本科二批一志愿的填报。每当这个时候,不少考生和家长都在忙碌,主要忙在报哪个大学哪个专业,有的直接干脆找到高中校长,问来问去还是一脸迷茫。 填报志愿这几天,本报高考“678录取吧”高考QQ群(221919441)谈论最多就是报考哪一个学校,选一个什么样的专业。“孩子没什么特长,也不知道以后喜欢做哪一行,现在马上就要报志愿了,学校选定了,专业还没选定。”“专业先放一边,能上大学就行啊。”……对此,烟台三中校长郭宏成也深有体会,“有个家长问我,郭校长,您看我孩子今年高考过了一本线,您看报个什么学校和专业好?我说,你回去跟孩子讨论一些孩子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再讨论报什么专业。后来这位家长说,只要能上一本就行,什么专业都行啊。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多人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就是因为孩子没有做好职业规划,没有兴趣不可能做出有创造性的工作,所以我们的学校必须重视同学们的职业规划。” 记者从市区多所高中了解到,现在不少高中老师都赞同“分、分,学生的命根。”的说法。在学校,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就是分数。至于兴趣爱好、个人能力等问题,老师都告诉学生,只有考上好的大学,才有资格去谈这些。对于每个学生到底适合干什么,虽然在平时的接触中会有感觉,但是绝对不会告诉学生。“比如说有的学生有体育特长,学习也好。我们肯定不会鼓励这个学生去练体育而不去考大学。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才会被鼓励去练体育、学艺术。”一位老师说。 而在本科一批一志愿的填报过程中,有同学就说:“高中功课太紧张了,三年一直都把自己埋在书本里。而填报志愿时才发现,自己真的不知道该报什么专业。填报志愿的这事一般都是妈妈在张罗。”跟这位同学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多数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出现了“选择无能”的现象。 □延伸报道 尴尬 还没填志愿呢,先想转专业了 “这孩子上了大学,如果专业不合适,能不能转专业啊?”高考之后,很多家长在讨论怎么帮孩子填报志愿时,都会考虑到专业问题。 这几天,驻烟高校的咨询电话已成了“热线”。“每年都会有很多学生和家长打电话咨询转专业的情况。”鲁东大学的招生老师告诉记者,从这些问题中就能看出来,不少新生对高校的专业了解较少,有的追求‘热门’专业,而有的则因为服从调剂而到了其他专业。” 考生填报平行志愿,虽然一志愿可以填6所院校,但是对于每一名考生来说,投档机会却只有一次。因为平行志愿的这一特点,今年注定会有很多考生为了保证能被高校顺利录取,而选择专业服从调剂,也会使得一部分考生去了自己并不想去的专业,因此,高校能不能转专业,就成了很多家长和考生填报志愿时关注的问题。 记者采访获悉,烟台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等都为在校生提供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的机会,第二专业的学习一般都要用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进行。 虽然转专业的方式越来越灵活,条件也越来越少,但在转专业的过程中,学生个人的专业素质和分数仍然是很重要的依据。“一般转专业很难的。”一位大二学生说,很少有转专业的,只能期望考研了。 应对 从高一就开始职业规划 反思 缺乏合理定位才导致就业难 7月10日,烟台三中高一的部分学生收到了一份职业规划测评报告,里面有学生职业兴趣、学科兴趣、性格以等内容的分析,其中还列举了每个同学在将来的升学中将面临的所有106种专业方向上的适合程度排行。 “我们在学生高一的时候就做过职业规划。”烟台三中心理老师徐兆军说,学生可以把测试卷和结果保留下来,经过3年的沉淀,高三学生心里大都有了报考方向。 “职业规划不是明确告诉你以后要学哪一科,是想让学生了解自己,比如测试里有会查看逻辑能力强还是语言能力强,看你的气质,是急脾气还是慢脾气,分析你喜欢做领导工作还是研究工作,或者传统的工作,另外职业价值取向上看你更注重权利还是经济还是创新。”现场正对报告进行解读的馨立达生涯规划咨询机构的职业规划杨雨馨说,“学生不一定能发现自己适合干什么,但至少能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做职业生涯访谈,喜欢做医生的去医院实地看看医生都在做什么,喜欢做记者的去报社争取实习机会。 一项全国调查显示,目前大约有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65.5%的学生表示有可能的话将另选专业。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为55%,近半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现状不满意。另据统计,2012届本科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9%。 “看看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哪一个不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在研究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兴趣怎么可以?”烟台三中校长郭宏成说,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比较重视职业生涯的设计,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中早就有 “职业设计辅导”这一课程,现在自己学校也很重视学生职业规划。 “现在大学生为什么存在就业择业困难?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自己没有一个合理的定位,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职业规划师杨雨馨说,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一个人如果按照自己的潜能优势来确定发展方向的话,最容易成功,最容易实现自我价值,最容易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和满足,对社会的贡献也最大。因此,必须科学地了解自己的潜能和优势。 本报记者 李楠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