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栋 初到济南时,我就住在历下区,住在历山路上父亲单位的集体宿舍里。那年我十七岁,眼前所有的一切都是陌生的。街道、建筑、树木、地名、公交路线……都得一一记住,对于一个从乡下长大的孩子来说,这种陌生感让我惶惑而又孤独。然而,伫立在济南街头,那一条条以不同的态势伸向远处的街道,又让我的内心充满了新奇之感和好奇之心。它们纵横交错高楼林立。它们通往何处?它们指向哪里?它们的尽头又有什么样的风景?在孤独中,这陌生的城市气息让我着迷。 历山路上,那左右四排高大茂密的法桐,枝杈交接,搭成一道绿色长廊,那时候车辆还少,在马路中间停留片刻,阳光下,枝叶婆娑,斑驳陆离,满目清新,有进入时光隧道之感,心里特别舒适。当时,我住在东仓附近,特别喜欢在东仓到解放桥之间的这条“绿色长廊”中走来走去。那时候的解放桥路口,中间还是一个圆形的大转盘,我来济南不久,转盘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岗亭。我最愿意去的地方,就是解放桥西北角上的邮局,把寄给远方同学的信放入邮筒后,我就在那一排排的杂志前站上半天,《青年文学》、《小说月报》……那时候,文学杂志真多,油墨气味儿特浓。遗憾的是,如今,邮局不在,那一排排文学期刊更是不见了踪影。没有办法,这就是时代的变迁。还好,历山路上的法桐还在,尽管由于市政工程,枝杈被锯掉不少,疏朗多了,但依然高大浓茂。 这让我想到泉城路。那时的泉城路两旁也是法桐粗壮,但泉城路是一条商业街,店铺林立,来往的人特别多,电车拖着大长辫子钻来穿去,那路两旁粗壮的法桐,就如同被生生塞进去的一样,所以显得特别拥挤。但我还是喜欢逛泉城路,浓荫遮掩下的那些精致古朴的小楼里,总是散发出屡屡神秘的气息,即便是在炎炎夏日,你走过它的门口,都会有凉气从屋内涌出来,令人惬意。走不远,便会有一条幽静的街巷,很深很深,我这个初来乍到的陌生人,想要走进这些小巷,还真得需要一些勇气。不得不说我是一个胆小的人,所以像王府池子这样最能代表老济南精髓的地方,我是在几年之后才领略的。 当然,像古色古香的芙蓉街,就算是例外了。这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我很坦然地便能走进去,这里卖的各色小吃和工艺品,让人记忆深刻,关键是,它能迅速地让你的思绪进入到另一个时代……庆幸的是,如今的芙蓉街基本上还是原来那个样子,也是现在我去泉城路时,必去的两个地方之一。另一个地方,当然是泉城路新华书店了。新华书店是泉城路改造后,保留下来的不多的建筑之一,尽管进行了重新装修,但楼还是那幢楼。遥想当年在高大的梧桐树遮掩下的这幢楼里,留下过多少怀揣梦想的人的足迹和身影。不是在书店,就是在通往书店的路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生活状态就是这个样子。 那些年,空调尚属于奢侈品,所以觉得济南的夏天特别热。记得有一天半夜里醒来,再也无法睡着,索性爬起来走下楼,懵懵懂懂地来到街上。深夜里,历山路显得更为宽阔,两旁的路灯,在梧桐树叶的掩映下,昏黄地散在路面上,大街上一个人影都没有,隔半天,才有一辆车飞驰而过,轮胎胶皮和沥青路面发出的摩擦声特别刺耳。好像有谁指引着似的,我沿着路边的花坛,来到解放桥,又沿着解放路走到青龙桥,当我来到解放阁脚下时,我知道我要去哪里了。接着,我就听到不远处那哗哗的淌水声,我感觉到空气中传来的阵阵凉意,我嗅到了那温润甘甜的气息,一股清新凉爽的感觉由内心弥漫开来。在暗影中,隔着护城河,我看到三眼泉水奔流而下,在夜色中,闪着碎银似的光泽。我没有再靠近它,而是在河对面躺下来,在黑虎泉的喘息和吟唱中,我凝望夜空,突然感受到青春的力量和生命的美好。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那个奇妙的夏夜。 谈这座城市的美,自然离不开“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离不开南部山区的青翠绵延,北边黄河的沧桑雄浑,离不开李清照、辛弃疾和《老残游记》……但我还要说的是,济南这座城市是内秀的,它如同济南人的性格一样,淳朴而热情,但不张扬,它沉稳、厚重、包容,需要一个人慢慢品读,你只有在这个城市生活上几年,才能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它的迷人之处。它外表并不华丽,细部却极为惊艳。不信你就试一下,走进这座城市的细微处,静下心来,仔细观察,不论是自然的、人文的,还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点点滴滴中,你都会发现那种细节之美。 这是一座有特色的城市。它需要人们融入其中,去感受、去发现、去探掘、去贴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