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8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7月31日下午,聊城东昌路市人民医院附近路口,天气炎热,环卫工人肖艳喜在喝水。 本报记者 邹俊美 摄 |
|
7月31日是今夏中伏第九天,全省多地频现35℃以上高温天气。就在空调风扇齐转,人们刷着微博抱怨气温太高的同时,不少劳动者依然坚持户外工作。高温之下,这些人用勤劳和汗水为城市添砖加瓦,他们更需要心里的温度。 本报记者 任洪忠 孔令茹 李岩松 邹俊美 郭光普 王兴飞 见习记者 马雷雨 实习生 牛敏 带了两大杯水都不够喝 7月31日,14点45分左右,在德州市五中路口处,40岁的环卫工人王女士戴着帽子、口罩在打扫着路上散落的槐花。高温下路面已经被烤得热气熏人,车辆经过时带起的热风扑面而来,更是让人难受。王女士说,打扫马路虽然下力不大,但是要不停地动,汗出不停。 在聊城东昌路市人民医院附近,做了十几年环卫工的肖艳喜已经60岁,长期在外暴晒让她皮肤黝黑。 “树上的槐花落一地,每天得扫三四袋子垃圾。”肖艳喜说,天热还好忍耐,主要是工作量大,因为是主干道,她打扫的片区又挨着医院,垃圾较多,每天边扫边晒三四个小时才能打扫干净。为了防暑,她带两大杯水都不够喝,有时还得买矿泉水,而她每个月工资只有800元。 跑起来才有风,还是热的 7月31日下午1点多,在聊城市振兴西路8号楼前,快递员李国瑞正在打电话通知收货人,后背的衣服完全湿透,脸上不断淌下汗珠,在他挂断电话后,手机屏幕上沾上了一些汗水。 李国瑞的车上放着一个容量1.5L的杯子,里面还有半杯水。将快递交给收货人后,已经大汗淋漓的他拿起杯子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太阳光一强,上半身衣服基本全湿透,直往身上粘。”李国瑞说,骑电动车在路上还好些,有风,但是阳光晒得身上难受,“工作服要一天一换,甚至半天一换。” 李国瑞说,现在的快件有增无减,经常要顶着烈日去送。这种天气上路,阵阵热浪扑面而来,有时候感觉都要中暑。 同样在下午2点的济南,一家民营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刘女士戴着遮阳帽、骑着电动车走在送快递的路上。电动车上冬天使用的挡风被还没撤下来,原因是“不舍得”。“天太热了,拆了挡风被就直接晒到脚了。” 站了一上午,腿都软了 7月31日下午2点,济宁市高新区西闸社区凉皮摊,室外温度36℃。摊主郑起军炒完一盘鸡蛋火腿饭,拿起身后的毛巾擦把汗,顺势坐在一个小马扎上。凌晨3点起床,8点出摊,夫妻俩每人吃了一碗凉皮撑到现在。 此时中午的饭点刚刚过去,摊上没什么客人,站了一上午的郑起军的妻子翟爱美有些腿软。身后的大楼挡了些阳光,但挡不住摊前的滚滚热浪,稍一走动就会出一身汗。 摊位温度36℃,炉灶前则高达40多度,郑起军脸上的汗水还来不及擦,就已经顺着脖子流下去了,连眼角都往外渗汗。看郑起军不停地忙活,附近做生意的人都会细心提醒一句,“天热,可别累着。”细问之下才知道,上个月郑起军做了肝结石手术,出院在家待了半个月就出摊了。 认真劲加上好人缘,凉皮摊的生意越来越好。郑起军说,“我给儿子在城区买了新楼房,那是我一份一份凉皮挣出来的,这钱挣得实在,也花得踏实!” 铁门上放个蜡烛都能融化 7月31日下午2点左右,聊城东昌路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室外温度40℃,工人坐在简易的凉棚里休息,工棚外塔吊正在忙碌着,同样忙碌的还有塔吊司机任师傅。 几分钟后,满身是汗的任师傅从塔吊里下来,准备擦擦汗、喝点水,好好休息一下。任师傅说,“塔吊室里又闷又热,你是不知道塔吊室的铁片门有多烫,放个蜡烛都能化了!” 接了一大杯绿豆汤后,任师傅一边喝一边聊,“这天不喝点绿豆汤很容易中暑。要不是今天有急事,我们要到3点以后才上塔吊!”让他满意的是,工地供有绿豆汤,还备有藿香正气水,项目部每天给发二三十块钱的高温补贴。 不过并非所有工人都有这个待遇,当询问高温补贴时,搅拌车旁边的张师傅直摇头,“没有,俺都没听说过还有高温补贴。 工地的负责人蒋先生解释说:“项目部的工人都有高温补贴,张师傅干的活是外包给包工头的,有没有高温补贴要由包工头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