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昱
8月8日,下周四,1974年的这一天,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辞职演讲,轰动一时的“水门事件”到此告一段落。 行文至此,还有个典故需要交待一下:1973年11月,毛泽东会见到访的基辛格,此时正当美国司法机关对“水门事件”的调查渐至高潮之时,席间毛很不解地问了基辛格一句:“为什么你们国内对‘水门事件’这个屁事那么在乎?”(详见陈敦德著《中美建交纪实:起航在1979(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卷五“水门事件”是“屁事”) 的确,把“水门事件”这桩40年前的老案和时下同属窃听案的“棱镜门”对比,就案件本身来讲,“水门事件”的确是个“屁事儿”——首先,尼克松当年监听的只是一座大厦,而如今美国则要监听全世界。其次,棱镜计划动用了大量高端技术和人才,与当年打着手电筒潜入水门大厦、最终被普通巡逻警察抓获的“业余特工”相比,显然不可同日而语。最后,棱镜计划自始至终是在总统眼皮子底下干的,而“水门事件”尼克松甚至没有参与策划,一圈比下来不得不承认尼克松当年那番“每一任总统都这么干”的辩解还真不是信口开河——也许还应当加上一句:以后的总统比他干得更狠。 但是,为什么“水门事件”最终弄得尼克松丢了饭碗,而“棱镜门”的现状却是奥巴马在朝野两党的一致支持下理直气壮地追捕斯诺登呢?问题恐怕出在事后的应对上。尼克松明明已知真相,却撒谎说:“白宫班子和本届政府中,没有一个现在受雇用的人卷入这一荒唐事件。”之后为了圆这个谎,尼克松甚至下令免去调查“水门事件”的特别检察官。这下算是捅了马蜂窝,之前所有替尼克松说话的媒体,都一股脑地转向指责总统“撒谎”、“独裁”,美国民众更是天天上街抗议这位“美利坚的希特勒”。事情闹到这个份儿上,尼克松也只剩下辞职一条路可走了。 说起来,尼克松还真不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为掩盖一点“屁事儿”而举止不当、最终弄得焦头烂额的总统。1995年的“拉链门”丑闻,一度也让克林顿灰头土脸。说实在的,美国人民对总统性绯闻事件并非那么在乎,真正让他们恼羞成怒的是总统先生“提起裤子不认人”的不诚实态度,反对党正是以“总统作伪证”为由提出了对克林顿的弹劾案。 为一点“屁事”揪住总统不放,美国人民似乎没有“不要借题发挥”的雅量,相反他们信奉的是“面条里只能有一只臭虫”的逻辑:任何人发现自己的面条碗里有一只臭虫时,他绝不会再去寻找第二只,或者考虑这碗面条多么好吃,而是径直倒掉整碗面条。这个想法其实很好理解——身体健康比一碗面条要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