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宣布旗下一个公司生产的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后,新西兰政府启动大范围产品召回,涉及中国等7个国家,产品总量可能达到1000吨。 国家质检总局4日上午通报,有4家中国企业进口了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产品,其中包括娃哈哈、多美滋等品牌。 问题产品被要求立即停售召回 国家质检总局4日公布了4家进口企业名单,这些中国境内进口商进口了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产品。 这4家进口企业分别为: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和杭州娃哈哈进出口有限公司,进口浓缩乳清蛋白14.475吨;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进口浓缩乳清蛋白4.800吨;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进口原料乳粉208.550吨。 4日上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约谈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3家受肉毒杆菌污染企业相关负责人,要求尽快查明情况、分析原因,迅速采取措施,立即停止销售并召回问题原料加工的全部食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将密切关注事件发展,有关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据新华社 上海糖业:问题原料全部流入可口可乐 4日上午,多美滋方面在官方网站等渠道发布《关于恒天然涉嫌污染原料事件的声明》,对12个批次奶粉实施“预防性召回”。 记者4日晚间从上海市质监部门了解到,由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受肉毒杆菌污染乳粉制成的多美滋奶粉流入市场达420.188吨。目前,上海质监部门已经全部封存多美滋公司现场涉及问题乳粉的原料及成品,并要求公司立即启动召回程序,通知其经销商扣置相关批次产品,并发布声明。 针对新西兰恒天然乳品肉毒杆菌污染一事,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4日接受采访时说,娃哈哈对使用该乳清蛋白产品的出厂检测记录进行了复查,未发现肉毒毒素,娃哈哈目前已委托国家权威机构,对产品留样进行肉毒梭状杆菌及肉毒毒素的检验,涉事产品召回也已经同步展开。 娃哈哈进口了恒天然2012年5月份生产的14.475吨乳清蛋白,这些乳清蛋白用于钙好喝等酸性产品中,相关产品从2012年10月出厂销售,基本已销售完毕,目前正要求销售人员核查市场及零售商是否还有该批号所涉产品,一旦发现将立即召回。 4日,上海糖酒集团发表声明表示,其进口代理的共4.8吨新西兰恒天然产品,最终客户为可口可乐饮料(上海)有限公司。 可口可乐公司也在其官方微博(@可口可乐中国)上发表声明,称收到恒天然公司就相关批次乳清蛋白质量问题通知后,公司立即展开全面排查,并表示,公司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行动,正在追溯所有生产销售记录,并予以召回。 可口可乐公司在声明中称,根据恒天然公司提供的批号,现在已经确认4800公斤原材料中,4775公斤已立即被安全隔离,其余25公斤已用于生产个别批次的美汁源果粒奶优。同时,可口可乐公司称,国内外科研专家及其公司科研人员一致认为,该批次的美汁源果粒奶优并不存在危险。 据新华社 1岁以下婴儿最易“中招” 专家指出,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常温、低酸和缺氧环境中的革兰氏阳性细菌。肉毒杆菌在不正确加工、包装、储存的罐装食品或真空包装食品里都能生长。肉毒杆菌食物中毒在临床上以恶心、呕吐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咽肌瘫痪为主要表现,中毒者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分析指出,目前全世界乳粉中都没有关于肉毒杆菌的限量标准。尽管肉毒杆菌对成人和1岁以上的儿童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对1岁以下的婴儿存在较大威胁。由于1岁以内的婴儿肠道微生态屏障还没有完全形成,正常菌群还不够强健,因此肉毒杆菌的芽孢进到婴儿的肠道内之后,它有可能生根繁殖,释放出毒素,毒素进入到血液以后有可能导致孩子神经痉挛或麻痹的中毒症状。 临床上也有1岁以内的婴儿使用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食物中毒的案例,其中半岁以内的婴儿、处于转奶或者添加更改辅食阶段的婴儿属于“高危”。 朱毅说,值得注意的是,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食物需要在120摄氏度加热10分钟后才能被消灭,而家庭在冲泡奶粉的时候往往使用的都是温水,起不到相应的杀菌作用。 据新华社 勿食3批号新西兰婴幼儿配方乳粉 4日国家质检总局刚刚接到新西兰政府有关部门通报,称新西兰纽迪西亚公司发布召回公告,召回其在新西兰市场上销售的3个批号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这些被召回的产品为Karicare(市场译作“可瑞康”)Infant Formula Stage1(适用于0至6月龄,批号为3169、3170,保质期至2016年6月17日和2016年6月18日)和Karicare Gold+ Follow On Formula Stage 2(适用于6-12月龄,批号为D3183,保质期至2014年12月31日),产品的批号和保质期标于罐底。召回公告称,此次召回不涉及该公司的其他产品。 新西兰恒天然公司此前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一个工厂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恒天然公司为纽迪西亚公司提供的一批原料可能受到污染,因此纽迪西亚决定采取预防性召回措施。 国家质检总局表示,经查,上述产品未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国家质检总局紧急提示消费者,如以个人携带、邮寄或网购等方式购买了上述批号产品,请勿食用。
恒天然8个月 3度“上黑榜” 记者调查发现,无论是导致中国乳业受到巨大冲击的三聚氰胺事件,还是今年初的双氰胺事件,或是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针对数家奶粉企业提出的反垄断调查,恒天然都“榜上有名”,仅在今年的前8个月里就发生了3起负面事件。 2013年1月,新西兰第一产业部官员证实,在新西兰出产的小部分牛奶和奶粉中(主要涉及恒天然的产品)检测出双氰胺(DCD)化学残留物。 在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多家奶粉企业提起的反垄断调查中,身为美赞臣、多美滋等奶粉企业合作伙伴的恒天然也“黑榜有名”。 事实上,早在2010年,美国全国牛奶生产者联合会就曾经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申诉,恒天然在美国存在“严重的反竞争行为”。这一组织认为,作为控制超过新西兰90%奶源的巨头,意味着“我们简直是跟一个垄断力量在对抗”。 一个更值得回味的细节是,2005年,恒天然与中国的三鹿集团签署合资协议,注资8.6亿元人民币收购三鹿43%股份。次年,双方的合资公司正式运营。2008年,三鹿奶粉曝出“三聚氰胺事件”倒闭,恒天然在华投资也由此受到重创。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