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书画家眼里,安君有着令人羡慕的学习经历。从小在书香之家成长,曾师从多位大师,后考入工艺绘画专业学习绘画,多年的艺术积累造就了今天的厚积薄发。为了提升博兴县的书画艺术水平,作为第一任博兴县美术家协会主席,安君不断挖掘、培养年轻的美术家,积极加强当地与外界的交流,博兴的美术创作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新局面。 艺术家简介 本报记者 赵树行 大师言传身教 奠定绘画功底 安君的父亲安家政老人酷爱书法艺术,曾经创办博兴第一家印刷厂。耳濡目染父亲的书法创作,安君便在裁下的废纸边上绘画,并渐渐地对此着迷,喜欢上绘画。正是在废纸边上的绘画经历培养了安君的美感,并引导他走上了绘画道路。 上世纪70年代安家政老人任博兴县工艺美术厂厂长,此时正是博兴县工艺美术产业快速发展时期。与其他产业不同,工艺美术需要设计、创新,对于书画水平有严格要求。博兴县工艺美术厂精美的作品和独特的个性吸引了国内许多高级艺术家的青睐,先后有乍启典、张雷白、韩美林等美术大师前来指导。厂里的美术工作者白天工作,晚上跟大师学画,这些大师每次来厂里都要住上三个月或半年。“乍启典、张雷白老师们扎实的画风、精深的造诣,韩美林老师赋予绘画艺术的变化对我影响都很大。”与大师们的交流和沟通对于奠定安君的绘画基础大有裨益,也坚定了他的绘画理想。 1982年安君考入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学习工艺绘画专业。在学校期间的几年进一步让安君开阔了眼界,绘画思想也进一步解放。“宋守宏老师当时教水彩,高永正老师教艺术设计,王进家老师教工艺美术史。他们的绘画理念非常前卫,绘画思想很开放,在他们身上吸收了很多东西,受益无穷。” 请进来走出去 造就高素质团队 大学毕业后,安君被分配在政府部门工作,繁忙的工作占据了他太多的创作时间。上世纪90年代初,安君也加入到经济发展热潮中去。在工作和生意中的奔波让他曾经一度远离绘画艺术。但是安君对绘画的热爱却始终如一。经过一番慎重考虑,他放弃了全部生意,工作之余,重新投入到绘画创作中来。 2010年博兴县成立县美术家协会,安君成为第一任协会主席。博兴县有深厚的书画传统,水平要提升,队伍要扩大必须补充新鲜血液。为此,博兴县美协不断挖掘、培养年轻美术家,经常举办各类画展。在县美协的带动下,之前很多不想创作、不愿交流的年轻美术家有了凝聚力,他们重新找到了创作的动力。“不管画得好坏,都要求参展。我们的目的就是鼓励他们,让他们参与进来。通过这样方式,不认识的认识了,相互交流提高了水平,扩展了我们的队伍,有助于推动整个博兴绘画艺术的发展。”安君一语中的。 不仅如此,近年来博兴县美协不断邀请知名画家前来办展,加强当地创作者与高水平书画家的交流,既提高了当地书画家的眼界,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还活跃了博兴的书画市场,当地收藏家的眼界和鉴赏水平越来越高,也越来越理性。“现在博兴的书画市场氛围很好,与近几年的不断积淀有关系。” 下企业进乡村 看到绘画艺术未来 博兴县美协注重组织美术家们进企业,下乡村。进企业宣传了企业文化,培养了更多的美术爱好者。下乡村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也吸引了乡村美术爱好者加入这支队伍。2012年,博兴县美协举办类似活动20多个,2013年已举办活动近10次。2013年5月,举办首届“名萃”杯“美丽博兴-我们的家”少儿绘画比赛,培养了孩子们的美术爱好,陶冶了他们的艺术情操,最重要的是让人看到了博兴绘画艺术美好的明天。 绘画给了安君无穷的乐趣,他致力于在自然界中寻觅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在细画慢染的过程中,内心的情感随着笔墨释放出来。他每每感慨自己绘画水平与目标尚有很大的差距,正因如此,才更激发起对绘画完美境界的追求。对他而言,绘画体现生命、心灵、情感,而不是谋生的手段,绘画让他的内心更加充实。正如他所言,喜爱便是取向,在自我的艺术中寻求快乐。 安君,毕业于山东省青岛工艺美术学校(现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先后师从乍启典、张雷白、韩美林、高永正、王进家等先生,现为博兴县科协主任、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滨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博兴县美术家协会主席、渤海美术书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1988年作品《月夜》入选山东青年美展;2001年作品《幽谷鸣泉》获山东省书画大展三等奖;2002年作品《春色》、《初雪》、《秋实》参加滨州青年美展,并入编滨州青年画家图鉴;2002年,《溪涧》系列、《沃土》、《光韵》等20幅作品入编《翰墨春秋》;2007年,作品《崂山秋韵》获山东省山水写生创作展优秀奖;2008年,作品《芭蕉图》获十四届全国花鸟画展创作奖。2008年,参加迎奥运八人中国画展。2009年参加滨州博兴名人中国画联展;2010年,作品《岩攀幽冥》入选山东省第十四届美术新人新作展;2010年,作品《峨庄秀色》获山东省山水写生创作展优秀奖;2010年,《荷塘清韵》被青岛科技大学收藏;2012年,作品《荷塘遇秋意》参加全国书画名家小品邀请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