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静 分离焦虑,家长比孩子更不适应 又是一年入园时,对于年满3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将步入人生中一个标志性的阶段幼儿园集体生活。然而每年开学前几天,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门口都会上演这样一幕: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年幼的孩子哇哇大哭,年轻的妈妈也跟着抹眼泪。家住山师东路的刘女士说,本周她把第一天入园的儿子送进教室,转身离开的一刻,都不敢多看儿子一眼,怕他看见自己在流泪。入园第二天,儿子哭着被老师拉进教室,她又苦熬了一天,工作时心绪不宁,总是不争气地掉眼泪。孩子姥姥干脆拿起摄像机,在幼儿园外记录下外孙的户外活动。 “这是典型的分离焦虑症。”山东银座英才幼儿园(集团)副总园长王少群介绍说,这种分离焦虑症在很多刚入园的家长身上都有所表现。 家长提前一小时等着接孩子并不少见 周三下午3点半左右,记者来到位于济南东部的一家幼儿园。距离放学还有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家长,其中大部分都是新生家长。 “我得站在最前面,我早上答应女儿一会儿就来接,得让孩子一出来就能一眼看到我。”家长张女士跟记者说话的时候,视线却始终没有离开教室门口。张女士说起前天首次入园的情形:“我就怕她舍不得,送进去我扭头就走了,身后好一阵哇哇大哭。”张女士走出幼儿园大门后,一拐弯又躲在了墙外,从砖缝里窥探着女儿在室外的一举一动,一边看一边偷偷抹眼泪。“我妈都不敢跟着我来送孩子,这两天明显的急躁不爱搭理人。”张女士说。 “没办法,在家里也呆不住,心里没着没落儿的。平时一起床就围着孙子转,忙忙叨叨一天很快就过去了,突然间家里空空的,不知道自己干点儿啥好了。不如在幼儿园门口站着等呢,心里还踏实些。”旁边杨大妈搭了茬说,孙子一直都是她看的,孩子初上幼儿园不习惯,天天哭,她只能偷偷跟着抹眼泪。 分离焦虑很正常,但不能过度 济南大地幼儿园总园长赵冰介绍说,分离带来了未知,给人不安全感,这不是孩子独有的,大人也同样存在,是一种共同的心理现象。 “分离焦虑很正常,但不能过度。”赵冰园长分析说,很多孩子都会面临分离焦虑,有些反应强烈,甚至不能正确面对分离后的生活和学习,这与婴儿期母亲对孩子的母乳喂养时间不够、抚触不足、成长期孩子因为长时间离开母亲缺乏安全感都有关系。对于父母来说,中国的婚姻家庭观念与西方不同,以孩子为中心,母亲或父亲对孩子的重视程度已经超过彼此,这种关系会加重分离时的焦灼情绪。对于老人来说,由于退休后缺乏生活规划,孙辈成了生活的重心和精神寄托,分离时的焦虑更是十分严重。 赵冰园长建议,父母要提前准备,从心理上接受分离现实,时间长了自然能得到平复;老人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避免分离焦虑症而带来抑郁症等躯体化表现。同时,在孩子入园这个阶段,父亲要担当起重要角色,要带着孩子进行社会化训练,培养孩子的社会认知能力。 家长更需要适应分离 对于济南三之三幼儿园总园长李玲来说,每年开学头几天幼儿园门口出现的这些镜头已经习以为常了。李园长建议,入园前家长多跟孩子描述幼儿园的美好景象,让孩子期待在幼儿园能玩到更多玩具,见到更多朋友;送入幼儿园时,放下孩子就离开,不要不依不舍,更不能有不舍的眼神和态度;放学时,多问孩子是否交到新朋友,玩了什么新玩具,给予孩子鼓励和赞许;回到家如果孩子委屈地哭,可以以奖励的形式送给孩子小礼物,或带他(她)去喜欢的地方玩耍。“孩子们有超乎想象的快速适应力,家长不要过于担心,反而家长更需要适应这种分离。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可以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把心态放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