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的张贵州还没毕业,就来到天工机电实习,实习结束后因为表现良好顺理成章留了下来。这些年,张贵州等于是和公司一同成长,见证了公司的发展历程,看着公司的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员工学历越来越高,厂房面积一步步扩大,产品销售遍布全国各大煤矿及港口地区,逐渐成为科技成长型的企业,“我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站住脚,全靠公司不遗余力的培养,我要用出色的业绩,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不想只做个勤快的人 由于工作需要,张贵州常常像个消防队员一样,被领导应急抽调到别的车间,这也让他这些年对公司的每个车间都“门清”。领导说,他就像天工机电的一块“泰山石”,放到哪里都能镇得住场面。尤其可贵的是,他不是只为了完成领导安排的应急任务,而是只要呆在那个地方,就能发现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琢磨出解决问题的创新办法。 在机械加工车间时,张贵州发现车间买来的钻头直接用来钻钢板、做工件,不仅效率不高,角度也不对,经常把钢板打坏,需要多次才能做出质量合格的产品。他通过研读相关书籍,加上日常观察和操作,决定对新钻头先打磨,磨得更锋利、角度更精准,同时对原有的工装钻模进行调整改制,再用钻头钻钢板。一个小小地改进却大大提高了机床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原来一个月能生产98件工件,改进后月产量则达到280件。调到比较辛苦的装配车间,他又尝试着对原始的人工装配模式进行改进,先后实现了齿轮装配、轴承装配、液压化、热装工序恒温化,既保证了产品的装配达到高质量,又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这让同事们都对这位年轻小伙竖起了大拇指。 有个笑话说创新都是“懒人”捣鼓出来的,而张贵州显然不想做个只是勤快干活的普通工人,他说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不妨碍很多知识在实践中、在自学中去获取,对于知识的饥渴,让他很容易能深入进去钻研,而他有很多千奇百怪的想法想要试验,这让他能从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中获得快乐。 本报通讯员 张夏 任培超 韩阳 徐乐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