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8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报评论员 马云云 城镇学校建设滞后于城镇化建设进程,学校规模和班额过大;城镇居民小区配套学校建设缺少统一规划……摆出这些问题的,是我省近日出台的《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工作的意见》。(详见今日本报A07版) 为解决文中提出的问题,意见要求,依法做好新建居民小区配套学校建设,施行教育行政部门前置审核制度……保证配套学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在推行简政放权的当下,强调要施行教育行政部门前置审核制度,凸显了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只有一个子女,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现代的“孟母三迁”并不少见,各地热点学区房价格居高不下的消息更是屡见不鲜。可见,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口布局,人口流动趋向与教育资源分布方向相一致。尤其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大量的人口转移,对教育资源提出新的要求。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解决人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要靠教育。 许多城市早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相继出台文件,如西安市于2008年就要求义务教育配套设施与居住区同步建设。省内城市如济南,也于今年出台意见要求,新建住宅小区必须按规划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不过,真正落实起来并不容易,学校建设缺位现象在不少地区广泛存在。因为是代建,并且要求无偿移交,开发商的态度并不积极。一些楼盘在销售阶段打出“名校入驻”的招牌增加销售筹码,但能落实的却不多。职能部门也因为缺少执法权或其他原因,而难以对开发商进行实质性的约束或监督,新建小区配建学校成了一件难事。 破解这个难题,政府首先要多出力。教育作为政府必须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政府有义务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教育的机会。《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也要求,新建居民区按照规划需要设置学校的,建设用地由当地人民政府依法划拨,建设资金由县(市、区)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对于开发商代建问题,因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政府应通过其他途径给予企业一定支持,鼓励其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也应有配套处罚措施,如不发预售证或房产证等,让拒不按规划执行的企业感到得不偿失。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开发商的积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