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捐出器官,双胞胎儿子考上大学来济祭奠 |
“爸爸从未离开,他延续两条生命” |
| |
- 2013年08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IMAGE/20130820/A06/A06_0335.jpg) | 19日,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双胞胎兄弟周生遥、周生远,来到济南祭奠捐献器官的父亲,告慰父亲的遗愿。在纪念碑前,捐献者周广军的妻子郭凤琴泣不成声。 |
|
“在天堂的你,可以感到欣慰了,两个儿子都考上了大学。”19日,站在刻有丈夫名字的器官捐赠者纪念碑前,42岁的郭凤琴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今年的高考中,她的双胞胎儿子双双考入大学,为告慰孩子的父亲,他们专门从黑龙江老家赶到济南祭扫。 郭凤琴的丈夫周广军不幸患上脑胶质瘤,2011年在他离世前,说服家人后主动捐献出自己的2个肾脏、2只眼角膜。而在他离开之际,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看着双胞胎儿子上大学。 文/片 本报记者 李钢 实习生 李子路 “身体快不行时,提出捐器官” 19日上午,济南市长清区福寿园的器官捐献纪念碑前,郭凤琴与她的双胞胎儿子久久地站立着,眼含泪水。 郭凤琴第一眼就看到了周广军的名字,还有令她永生不忘的捐献日期“2011.6.3”。她眼泪夺眶而出,将头转向双胞胎儿子周生遥、周生远,在断断续续的话语中,记者听清了一句:“看看你爸爸,多么伟大!” 2008年,家住黑龙江省依安县的周广军为了“讨生活”,和妻子二人带着双胞胎儿子回到祖籍地山东平邑。“当时,他在外当司机开货车,我在家照顾两个儿子,虽然收入不高,但一家人非常幸福。”回忆起当时,郭凤琴露出微笑。但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10月,一向身体很好的周广军被查出患上脑胶质瘤。 尽管做了手术,但周广军病情还是急剧恶化,“快不行的时候,他就提出要捐器官。”郭凤琴说,“他经常在外面出车,早就知道捐献器官的事,但我还是有些接受不了。” 弥留之际的周广军最终说服了家人,决定捐献自己的器官。此时,我省刚刚启动器官捐献试点,在周广军之前仅有两人实现捐献。 “我们记得很清楚,2011年6月3日晚上,我妈到学校通知我们,父亲病重。”周生遥含泪回忆说,父亲怕耽误两人的学习,一直没将具体病情告诉他们。就在当晚,周广军走了。 “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看着孩子们上大学。”郭凤琴擦了擦眼泪说。 当晚,周广军成功捐献出2个肾脏、2只眼角膜,成为我省第三位人体器官捐献者。 双双考上大学,学费难坏一家人 周广军的去世,给一家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变。为了能得到亲人的帮助,母子三人于2012年下半年返回了黑龙江老家。 今年夏天,喜报接连传到了这个破碎但又顽强的家庭,周生遥、周生远双胞胎兄弟都顺利地考上大学,分别被湖南衡阳师范学院和黑龙江绥化学院录取。 拿到通知书,两兄弟乐坏了,郭凤琴也为两个儿子都能考上大学感到高兴。难掩喜悦之情的她笑着说:“俩儿子都很好,都很争气,我和他爸爸培养出了两个大学生!” 但是喜悦之后,学费问题成了郭凤琴的头等大事。 郭凤琴靠给亲戚打工卖床上用品,每月挣1200元钱,这是家里唯一的固定收入,加上两兄弟利用暑假打工挣的钱,勉强可维持三口人的吃穿。郭凤琴说:“家里一下子实在拿不出这么多的钱交学费,快愁死了。” 据了解,哥哥周生遥的学费是5850元,住宿费每年1200元;弟弟周生远的学费是4500元,住宿费800元,加起来一共12350元。这样一个数字,对郭凤琴来说,压力实在巨大。 今年7月,山东省红十字会在捐后服务和日常回访中得知此事,决定伸出援手,给予他们1万元教育救助金。对于这雪中送炭的救助金,一家人露出了笑容。
“爸爸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19日上午,在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陪同下,郭凤琴母子三人来到位于济南市长清区的福寿园。在墓园里有一块器官角膜捐献纪念碑,碑上刻有捐献者的名字和捐献日期等信息,以此纪念主动捐献器官和角膜的人。 “我这是第一次到这里来祭扫。”祭扫时,周生远和母亲用手机拍下了父亲的名字,准备在以后的日子里,时常能回忆父亲捐献器官和眼角膜的事。 周生遥说:“我觉得爸爸能作出捐献的决定真的很伟大,能救活两个人的生命,还能让两个人复明。其实爸爸并没有离开我们,而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存在着。” 兄弟两人表示,以后他们会好好学习,更好地回报社会。“我们会以爸爸为榜样,尽力回报社会。” 没有献花、没有祭品,在简单祭扫后,三人即将返回老家。临走前,两兄弟不断看着碑上刻的字:器官捐献、生命永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