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8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侯国云 蔡飞
日照绿茶在短短50年的时间中有了很大发展,不仅有量的飞跃,更有质的提高。但是新时期,日照绿茶的发展需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突破瓶颈,以期获得新一轮的发展。笔者总结了其三个方面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宏观上的指导性建议,为日照绿茶的发展扬帆领航。 茶叶品牌过多过杂,茶叶生产经营过于分散。一家一户分散的经营方式,不利于提高茶叶质量、创品牌、增效益,已成为制约日照茶叶生产快速发展的首要矛盾。 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够强。由于日照茶特别是优质茶在北方市场的知名度还不够高,价格竞争没优势,而大多龙头企业因缺乏资金影响了市场开拓,茶园过于分散,导致企业规模化经营程度偏低。 茶叶标准化程度不够高,并且生产管理指导力量薄弱。由于起步晚,日照茶在标准化生产和加工等方面和南方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农户的茶农标准化意识差,技术推广率低。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茶协对加快日照绿茶生产发展给出几点建议: 充分认识加快茶叶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在日照市大面积发展茶叶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可行的。日照在山东省属最适宜茶区,已有成熟的管理经验,加之消费市场广阔,日照茶在全省已小有名气,应当乘势而上,培育名牌,提高市场占有率。 扩大面积,逐步形成较大生产规模。要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扩大茶树种植面积。在布局上,全市可形成四大茶叶生产基地。在东港区全面发展以“茗家春”、“极北云岫”等为代表的茶叶生产基地;在岚山全面发展以“雪青”、“碧波”为代表的茶叶生产基地;在莒县夏庄、小店等乡镇发展以“浮来青”为代表的茶叶生产基地;在五莲县东部乡镇发展以“莲山翠芽”为代表的茶叶生产基地。 大力推进茶叶生产的产业化进程。除了制定优惠政策,还要按照扶强扶优的原则,集中力量扶持一批重点茶叶龙头企业,提高带动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引导和帮助企业创名牌、保名牌,积极参加国内重大茶事活动,搞好企业与产品的对外宣传,努力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加强政府及职能部门与企业的信息沟通,协调好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引导企业与茶农自觉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联合体;加强对日照市茶叶技术协会的管理和领导,围绕茶叶行业,推动各种形式的联合,使协会在行业自律、制定标准及日照绿茶品牌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强化科技意识,增加科技投入。要继续加强与中国茶叶研究所等国内茶叶科研机构和院校的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技术培训,积极学习吸收国内制茶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创新和完善日照绿茶制作工艺,稳定提高日照绿茶质量。 做好弘扬茶文化这篇大文章。要重视并加强对茶文化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快推进茶产业与茶文化的融合,举办茶博会、冬茶节、茶摄影、茶艺表演、制茶师大赛等多种文化活动,传播茶文化,提升日照绿茶的知名度。另外,抓住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设立一批日照绿茶专卖点,让游客购买到正宗的日照绿茶,将茶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培育日照茶叶新的增长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