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消化内镜技术飞速发展,已不仅是单纯的诊断工具,更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消化内科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支持,特别是为早期消化道肿瘤的诊疗,带来了革命性突破。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等消化道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但早期消化道肿瘤是可以治愈的,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早期胃癌是这样界定的。胃壁包括四层结构,第一层叫黏膜层,黏膜层表面就是上皮组织,而胃癌,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胃壁第二层结构叫黏膜下层,第三层是肌肉层,第四层是浆膜层。局限在胃壁第一、二层内的癌称为胃早癌。 区别胃早癌的意义在于,95%以上早期胃癌患者术后生活可超过5年。而中晚期肿瘤即便手术并联合化疗,也只有30%不到的病人可以活过5年。病人出现消化道疾病症状后,通过传统钡餐、X光线等检查很难找到准确病因,治疗更是无从谈起。而通过胃镜、肠镜等消化内镜技术,却能准确找到病灶,并及时进行有效治疗,病人的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更佳。 提高早期消化道肿瘤的防范意识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一些高危人群,更应该定期进行检查。年龄在45岁以上,有胃痛、消瘦、黑便等症状的人群,长期烟民、酒民,长期食用腌制食品,包括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都是早期消化道肿瘤的高危人群。 尽管早期胃癌目前有年轻化趋势,但是多数胃癌患者发病时在45岁以上。所有恶性肿瘤几乎有共同的特点,即缺乏典型的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或者体征。早期胃癌也是如此。这也是大多数胃癌确诊时已是晚期的重要原因。个别早期胃癌可以出现消化道出血表现,就是出现解黑大便的情况,大便检查提示隐血阳性。所以,对于突然出现的黑大便一定不要忽视。 目前,早期消化道肿瘤最准确的诊断方法就是消化内镜。利用先进的消化内镜,不仅可以对消化系统疾病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双重检查,还能有效避免早期癌的过度治疗。胃镜下切除的效果与外科手术等同,却能保留完整的胃,创伤小、恢复快、花费低、术后生活质量高。 (山大二院消化内科 王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