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济南院西大街路北,有一家读书人熟悉的济南古旧书店,这是济南唯一收购兼出售古旧书籍的书店,且有别于其他新华书店的封闭式售书,来这里的读者可以站在古色古香的木质书架前,随意翻阅陈列在书架上的古旧图书。 首次踏进古旧书店是在我的中学时代,一位同班好友的父亲是大学知名教授,研究历史的学者,他常常带儿子来书店淘古书,受到熏陶这位同学也时常邀我一块去那里读书。后来在1957年的政治运动中,同学的父亲被划成“右派分子”,送外地接受劳动改造,从此家庭生活失去经济来源,这位同学只好把家里保存的一些史书和父亲珍藏的资料送到书店变卖,有时他邀我一同前往。我们走进收购室,常见几位戴老花镜的长者,反复翻阅我们带去的旧书和史料,仔细询问书籍的来历。 我记得,他们往往以原定价的3-5折收购。后来去的次数多了,他们对我同学的家境有所了解后,回收的价格也随之高出许多,这还让我们心存感激。有一次,同学带去一个木质的精美长方形棕色书箱,里面整齐地排列着六册线装书籍,书店认为是精品,高价回收了。后来我得知,同学的母亲患病无钱就医,他才无奈之下狠心卖掉父亲的家珍。 追溯济南古旧书店的变革史,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建国初期,当时的济南除新华书店是国营外,还有私营书店、个体书摊,共40余家。1956年2月,在院西大街63号设立古籍书门市部,隶属公私合营的北洋书社。后来又吸收了集古堂、居家书铺、友竹山房三家古旧书商加入,将古籍书门市部改建成公私合营的济南古籍书店。初建时,只有旧书画两百余种,店堂营业面积不足30平方米,职工8人。为突出特色,在经营上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千方百计开展收购、审查和销售工作。到1959年1月,济南古籍书店转为国有书店时,营业面积200平方米,员工增加到15人,备货品种近万种。 1960年元旦,书店举办“古籍书收购汇报展览”,展出了近年来收购到的古旧图书中的珍贵版本和革命文物资料200多种。时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同志等多位首长和专家300余人莅临参观,舒同同志当场挥毫题写了“古旧书店”四个大字。 短短的几年内,书店先后收售各类古籍书籍近50余万册,其中有宋刻本的《雷峰塔藏经》、《杜工部草堂诗笺》以及《大明会典》、万历刻《本草纲目》等珍贵历史文献。书店曾收购到一本《蜀中洋务密稿》,经鉴定为有关西藏的史料,寄给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三所作为史料保存。1961年收购到一本手抄本的《聊斋志异》,鉴定后确系一部难得的珍贵资料,后有齐鲁书社据此整理出版了《聊斋志异(二十四卷抄本》在全国发行。 1962年9月我大学毕业分回济南做中学教员后,常常光顾古旧书店,公休日时可以在那里呆上多半天,有时也可以按原书籍定价的6—8折,买到实用的旧图书。至今我还保留着在那里买的一些折价旧书,记忆深刻的有1952年莫斯科版的《俄语大辞典》和《英俄双解大词典》等工具书,伴随着我走过了近四十年的教学生涯。 1966年8月,在“文革”的“破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砸烂旧世界”的呐喊声中,古旧书店首当其冲惨遭厄运,全部图书作为“封资修”毒草被封存。一批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洗劫了书店,焚烧了大量的古旧书籍,致使处于兴盛时期的济南古旧书店停业,至1987年才恢复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