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旬老人,从电工改行磨菜刀 |
心疼老手艺面临失传境地,愿意免费传授磨刀技艺 | |
- 2013年08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IMAGE/20130820/J19/J19_0077.jpg) | 在王占世老人看来,这是门需要珍惜和传承的老手艺。
本报记者 王龙 摄 |
|
本报记者 王龙 “磨剪子来……戗菜刀……”这熟悉的吆喝声多年没有听过了,那些身背装满磨刀工具的小木箱和长条凳的磨刀师傅的背影,已经越来越稀少,但这古老的绝活儿并没有消失。19日下午,记者在莱山区绿色家园小区,见到了年过古稀的磨刀老人王占世。老人退休之后闲不住,一直免费给邻居们磨刀,从去年开始做起了磨刀的买卖。 >> 退休老人给邻居磨起刀 19日下午,记者来到了磨刀匠王占世老人的家中。王占世老人告诉记者,他今年已经84岁了,年轻时候在黑龙江林业部门和铁路部门做电工,主要负责电力设计,已经是八级电工。 “我之前的工作是电工,与磨刀差得很远。我的父亲和叔叔是木匠,而我弟弟则是磨刀匠,磨了一辈子的刀,耳濡目染我也就学会了磨刀这门手艺,磨刀的技艺都是平常练出来的,第一次磨剪刀时磨了2个钟头,手都磨出了血。”王占世老人说道,“因为老家是胶东半岛这边的,所以在我退休之后就来到了烟台定居,到现在有10年了,给邻里街坊磨刀也有10年的时间了。” 刚开始的时候是免费给小区的街坊邻居们磨刀,在邻居们的建议下,王占世老人从去年开始做起了磨刀的营生,成了一位走街串巷的磨刀匠。“因为年纪的原因,我每天工作的时间也就是6个小时左右吧,其实我做磨刀匠并不为了能赚多少钱,只是想老有所为。”王占世老人说。 10年来,王占世老人的磨刀工具换了好几茬,他也在平常的磨刀工作中不断改进。“磨刀的工具变化很快,最早是用磨刀石,后来是手摇砂轮,再后来是变速砂轮,直到现在的定速砂轮,不过我还是用磨刀石。使用定速砂轮需要一定技巧,稍有不慎,不但刀没磨成,反而会把刀刃打出一个缺口。”王占世老人说。 >> 磨把菜刀得半小时 在王占世老人的家中,记者看到他的磨刀家什很齐全:一个改装过的行李箱里装着一个砂轮外加两块磨刀石,还有一个矿泉水瓶,不同的磨刀石用于不同的刀具,在一旁的一个箱子里还摆着不少菜刀。 对于新买的刀具,王占世老人会用自己特制的工具将菜刀先包一下,然后再用砂轮铲削一层。“我这个矿泉水瓶子作用特别大,一般的磨刀匠都是一边磨刀一边往磨刀石上蘸水,我的这个矿泉水瓶在改装后可以挂到行李箱上,然后自己往磨刀石上滴水,省下一道工序。”王占世老人在跟记者交谈时,将菜刀蘸了点水,分别用粗砂石和细砂石仔仔细细反复打磨,一边打磨还一边用硬木块试验刀剪够不够锋利。如此这般,一把菜刀往往要磨上半个小时。 “磨一把刀收5块钱左右,比较难磨的要价高一点,不过也不算贵,很多人都会把刀放到我这里,等一段时间再来拿,所以我就整理了一个小本,小本上边记录着我每天在哪个地方磨刀、磨了几把刀、这一天赚了多少钱。如今我也有不少的回头客,有的饭店让我一个月去给他们磨一次刀。”王占世老人说道,过去像他这样走村穿巷的磨刀师傅有许许多多,现在会磨刀的匠人却是少得可怜,每天的生意也不是特别好。 在记者问到对自己磨刀的数量有没有一个估算的时候,王占世老人笑着说:“这个没有办法计算,应该磨了上万把刀了,一块磨刀石差不多能用3个多月,我这10年来光磨刀石就不知道废了多少块了。” >> 心疼老手艺 愿意免费传授 “十几年前的时候,不管是村里还是城里,走街串巷的磨刀匠人到处都是,可能是因为磨一把刀赚不了多少钱,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不愿意做。现在小区里很难听到那种吆喝的声音,如今很多人都是菜刀用钝了就去超市换一把新的,就是想磨刀也找不到磨刀匠。”在谈到磨刀手艺的未来,王占世老人满脸愁容,“现在会磨刀这门手艺的人也不多了,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都不会,就更别提你们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再这样下去,这门手艺很有可能彻底消失。” “因为已经磨了10年刀,对磨菜刀有了难以割舍的感情,现在也放不下,一闲下来就难受,总是想着磨菜刀的事,我想着只要还能走得动,就继续干下去。”王占世老人告诉记者。 为了能保住这门老手艺,王占世老人还专门找过残联,希望免费教残疾人磨刀技术,但是最后无果而终。“如今我的岁数也大了,想天天走街串巷磨刀也没有那么多精力,我倒是希望能收两三个徒弟,教授他们这门老手艺。” 好刀也需 重新磨 无论菜刀、剪刀,均属耐用消费品,不可能卷刃或生锈便一扔了事。 如今,尽管商店里各种钢质菜刀、剪刀应有尽有,但存在使用年限,有的是两年,有的是四五年,到时必须重新打磨。 王占世老人告诉记者,菜刀重磨并不是质量问题,宽厚的刀面,本身就留出了重复磨用的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