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8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报影评人 于涛 《激战》这部片子,很容易就让人想到警匪片或者科幻片,但很少有人会想到这是一部主打感情牌的励志电影。因为这部戏的泪点都附着于擂台格斗,所以类型倒是有点像《铁甲钢拳》。同时就起名字这一方面来说,《激战》和《铁甲钢拳》一样悲剧。 《激战》是一个讲述坚持的故事,坚持梦想,坚持希望,坚持爱。导演把这部戏里的坚持反映在了MMA格斗的擂台上,张家辉和彭于晏这对师徒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家人和朋友才走上拳台,这就让他们的坚持有了足够的理由和后盾,在擂台上的这种精神暗示自然使他们更加强大。 这种文武戏搭配的影片其实很讨巧,因为它的受众面够广。感情细腻的观众可以看得梨花带雨,比较喜欢动作场面的观众也可以就着打斗场面咬牙切齿地干掉一大桶爆米花。大家坐在电影院里各取所需,和谐共处。 可是同样是文武搭配,《铁甲钢拳》却在文武戏的处理上更胜《激战》一筹。在《激战》中,很多文戏的处理显得“过”而且拖沓,最终让这部情节并不复杂的片子看起来非常的杂乱,同时直接影响到了武戏的发挥。 关于感情戏,其实励志片这辈子都不会有太大新意了,无非是让主角陷入低谷,然后导演会安排他经历一些狗血的事情。不管这经历是好是坏,主角最后都会重新振作。而通过影片前后的主角变化对比,使最后的美满结局满是充沛的正能量。 但是《激战》的文戏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那就是在几段打戏间成为桥梁,让武戏不显得突兀,同时将主角的硬汉特质和铁汉柔情全部表现出来。可由于一些硬加进的无意义片段,《激战》中的主角特质被无意义的桥段模糊化了。同时,打戏与打戏的间隔太长,造成影片对观众情感影响不够集中,已经影响到了观影体验。文戏非但没有起到承接情感等待武戏再升华的作用,反而成为了武戏的拖累。 说完文戏,我们再说说武戏。虽然两位主角的一身肌肉确实很唬人,但动作场面确实有欠观赏性。大段的锁技让观众大失所望,毕竟在大家心目中,拳拳到肉的拳脚互博比两坨肌肉在一起拧麻花更加过瘾。虽然在现实格斗中,锁技确实是制服对方的好招式,可是这毕竟是一部电影,如果能够多拍一些格斗技巧,不但效果更好,相信也会解决因招式匮乏,导致格斗过程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拍主角狰狞的脸的特写的困扰。 一个老土的励志故事,该如何将它讲得让别人一把鼻涕一把泪?《激战》的叙事方式显然是失败的,如果不是演员勉强撑住了场面,它很容易就会变成一部烂片。虽然从画面感和音乐方面能看出《激战》导演的努力,但是过于追求面面俱到的最终结果,只能让《激战》成为一部文武双双不全的普通电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