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拿了20份报纸,一会儿就卖完了,今天我拿了50份”,今年8岁的盛雍峰在北海学校读书,放暑假时学校安排了社会实践任务,他希望用卖报纸来完成自己这份暑期社会实践“作业”。 盛雍峰的妈妈告诉记者,为了卖报纸,孩子每天起得特别早,而且很有精神。看到过往的行人,他就赶快跑过去问人家要不要买报纸,非常主动。在卖报的过程里,小盛的脚步没有一刻停歇,一会儿在路上招揽“生意”,一会儿又扎进了商场。 刚开始卖的时候,他也担心没人买自己的报纸。但第一天特别顺利,所以他立马就增加了份数。“有个爷爷,看见我卖报纸,先买了我一份,然后告诉我,他每天都订一份。而且已经把这一周的钱给我了,我只要给他送报纸就行。那个爷爷的做法让我想到一个好办法,那就是问人家要不要订短期的报纸,一次性付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报纸费,留下住址和联系方式,我就负责每天早晨给人送报纸。” “这个孩子真不错,很会说话,而且年龄这么小,就出来锻炼,很佩服他。”一位女士买了一份报纸,随后她告诉记者,自己家里已经订了《齐鲁晚报》,但为了鼓励小盛,就想着买份报纸来支持他的“工作”。这位女士不仅买了报纸,还告诉自己身边的孩子,一定要向大哥哥学习。 “我觉得路上的行人都很好,就算他们不买报纸,也会笑着给我摆摆手。我会继续加油”,盛雍峰告诉记者,他买报纸的钱是妈妈给垫付的,他给妈妈写了一个欠条,等挣了钱,就把钱还给妈妈。 本报记者 丛书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