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高扩
自2000年8月全面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我省已完成6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由2482项减至543项。力度可以说是空前的,但接下来的工作难度会更大,对职能部门的主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本届政府任期内我省省级行政审批事项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要完成这个目标并不容易,相关职能部门的主动性至关重要。目前除省政府办公厅外,省直部门序列之内的部门都手握或多或少的审批权。省里一位参与简政放权工作的政府官员就坦言,“本次简政放权的重中之重就是减少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这些部门的工作是否主动,放权的态度是否积极,直接影响着简政放权的行动能否落到实处。” 职能部门主动放权,意味着自己和自己打一场攻坚战。省编办的一位负责人就曾表示,简政放权会触及部门利益,有个别部门存在畏难情绪,“让部门自己‘忍痛割肉’,难度可想而知。”去年8月,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开始时让部门自行上报计划取消的审批项目,有的部门把审批项目划为无需削减的日常管理项目,也有部门只报母项,里面却藏着若干子项。我省要想避免类似的情况,职能部门的主动意识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正是体现放权决心的重要方面。 当然,行政审批项目数量的减少只是一个开始,长效机制的建立更为重要,这同样给职能部门的主动性提出了要求。从外省的情况来看,一些部门存在“明收暗放”的行为,有的部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以登记、备案、年检等方式变相设置行政审批事项。即便事后得到纠正,也会在一段时间之内给企业或民众带来不便。正因如此,长效机制的建立,更需职能部门的主动配合。 从本次简政放权的进程来看,减少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是重中之重,具体到掌握审批权力的职能部门,要尽快梳理本部门的审批事项。哪些是应该放的?哪些是必须保留的?不能部门“在乎”哪项审批就保留哪项,更不能把对社会有利、对部门无利的审批往外推。越是有难度的工作,越是重要的工作,越需要职能部门发挥主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