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岩侠 马绍栋 出身民企 身处传统行业 他们凭什么霸气? 他们如何转型? 把中石化、中石油比做鞋,他们是43码的,地炼是38码的,但工艺都一样。我们的油品甚至比国企还要好,服务更不必说,凭什么做不过国企? ——富海集团董事长罗冰
在行业洗牌前必须转国内,必须做高端,必须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 那么洗牌的时候,所有的工厂都是你的。
——恒宇科技集团董事长田家礼 最近,在东营干了近20年油品运输的老刘很是心焦。 这两年油生意不好做,不少小型炼化厂纷纷停工,他的两台油罐运输车几近停工。看到同行都与当地富海集团旗下的物流公司签了联合运输协议,通过统一配货把业务扩大到了大半个中国,他也想去试试,看能否靠上这棵大树。 民营石油炼化,中国看山东,山东看东营。 位于黄河入海口的东营被称为中国油城。由于原油与成品油价格倒挂,上半年以来东营地方炼油开工减少40%,当地1000余辆危化品运输车闲了近一半。 一片唱衰之中,一些地炼企业却异军突起。老刘眼里的“大树”——富海集团即是其一。 1998年,富海集团的石油化工业务是从收购一个地方小炼厂开始的。 15年过去了,通过上抻下延,小炼厂的上游增加了重油裂化装备,下游增加了加氢精制、延迟焦化、催化裂化等各式庞大的设备,仅厂区装备规模就比当年“长大”了近百倍。 眼下,依托自己生产的高品质成品油、新上的煤化工新能源项目和庞大的物流体系,现在带着富海集团LOGO的富海加油站、LNG液化气终端连锁油气网络也走出东营,开到烟台、临沂、莱芜、菏泽等地,并沿运河水路沿线向江苏布局。加上富海地产物业和金融,贯穿两大产业五大行业的富海企业军团已浮出水面。 相对于“三桶油”和胜利油田等央企的威风八面,几十年来,像富海、万通之类的石油炼化企业有着一个灰不溜秋的名字--地炼。 迫于先天不足,早在此番世界经济寒潮到来之前,转型升级一直都是这些“地炼”们的主旋律。 进军产业最高端、打通产业链条,替代出口,占据国内外高端市场,正在成为东营地方民营企业的目标。 如今,高质量的燃油产品已不再是东营地方涉油企业的最高级,他们还在向着更精细化的高端化工产品突进。去年,投资180亿的联合石化大型混合芳烃及配套工程项目在东营港开工建设,该产品是由富海集团等当地五家地炼企业与中石化联合投资建设的,建成后的芳烃产品将替代进口成为中石化生产高端精细化工产品的原料。 在2012年全国工商联等联合公布的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东营籍民企占12席,甚至超过福建全省上榜数量。东营当地以石化为主业的金岭集团、万通石化、富海集团、利华益集团、东辰控股均榜上有名。 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橡胶轮胎业是中国油城的另一化工主导产业。 经过100多年发展,世界轮胎工业产业集中度已达到很高水平。如今,这个格局正受到来自东营轮胎军团的冲击。 目前,广饶县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摩擦材料研发制造基地,全国重要的橡胶子午胎生产基地、橡胶轮胎出口基地和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数据显示,2011年,广饶县仅子午线轮胎产能就达到1.1亿条,约占全国的1/4、世界的1/16。“东营造”轮胎不仅赢得普利司通等国际一线品牌的青睐,也正在走进国内市场应用的高端。 在东营万达橡胶轮胎工业园,不仅有世界最先进的生产线,还有来自国际一流轮胎企业的外籍技术总工。他用不流畅的汉语表示:“搞技术的人,只在乎是否与国际最高端前沿的技术和企业在一起,不在乎到底是在美国,还是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