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现在孩子们追求名牌、时尚,是典型消费时代的一种畸形消费观念,是大可不必要的。”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唐爱民说,对于大学生来说,基本上已经成人,应具有成人的理性,进入大学的校园是来学知识、技能的,并不是来享受的。 在校园里,不少学生身着名牌,所拿的电子产品也都是高端产品,无形当中,同学之间就容易形成对比。“孩子有了攀比心理,就会伸手向家长要,他们不会理解家长如何辛苦赚钱,不达到自己的目的不罢休。”唐爱民说,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会推波助澜。 现在中小学生的娱乐、学习设备也日趋高端化,过早的接触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一些家长会给孩子购买学习机,其实是家长逃避教育责任的一种体现。”唐爱民说,这样会使孩子形成一种依赖,阻碍了孩子的独立思考,绕开了大脑思考的过程,孩子的成长会很慢。 “孩子对各种‘装备’的选择,其实主动权在父母手里。”唐爱民说,独立成长对孩子们来说非常重要,做父母的需要对孩子的成长负责,一昧地满足孩子过分的要求,会导致孩子养成一种不劳而获的习惯,追求物质、高消费,孩子的人生追求也会走样。
记者手记 金钱不是衡量 亲情和爱的标准 一年一度的开学季,很多商家为了吸金,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落在了学生家长的钱袋子上。高端洋气的“手机、笔记本、数码相机”三件套,动辄过万,超标的开学装备,让很多家长直呼买不起。虽说新学期新气象,但畸变的开学消费,却极有可能让金钱成为衡量亲情的一种标准,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某高校一学生社团曾做过相关调查,除了学费和交通费,高档数码产品是新生入学的支出大项。个别大学生开学支出甚至花掉父母两三个月的工资,家长连呼“上不起”。 我们也许不能要求孩子们像父母当年那样过苦行僧般的大学生活,但一味攀比、追求奢华,甚至超出了家庭所能承受的消费能力,这肯定是不可取的。事实上,奢华的开学装备,绝对会在校园里带来诸多负面的影响,很多学生入学后会把目光盯在彼此的行囊和装备上,滋生炫富之风,助长孩子扭曲的攀比心态,同时,也会加剧学生们在物质享乐方面的追求。 曾国藩曾在家书中写到:“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变味的开学经济也该降降温了,作为父母,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不应是高配的电子数码产品,而是健全的人格和正直、善良、坚韧的品质。 本报记者 马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