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琵琶演奏家胡凤霞,出生于艺术世家 |
她想将国学与琵琶相结合 |
| |
- 2013年09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胡凤霞在演奏现场。(资料图) |
|
她出身于艺术世家,父亲是著名山东琴书老艺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化山,她却并没跟随父亲学习京胡、软弓胡等,反而对琵琶情有独钟;她从15岁接触琵琶,至今已有20余年,先后培养了数百名学生,并为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等院校及专业艺术院团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 近日,她在菏泽大剧院举办了琵琶音乐会,圆了自己在家门口举办一场音乐会的梦想。接下来,她还想扩大琵琶培训班的规模,并将国学与琵琶相结合,展示菏泽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她就是胡凤霞。
本报记者 李德领 直到15岁时 才开始接触琵琶 胡凤霞老家在鄄城县一个小村庄,父亲是著名山东琴书老艺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化山,小时候经常见父亲拉京胡、坠琴、软弓胡等,之后便随父来到菏泽城区,慢慢喜欢上了曲艺。 “父亲经常教导我,有一技之长固然重要,但必须要有文化,学业永远不能耽误。”据胡凤霞介绍,直到15岁初中毕业时,她才开始学习乐器。有意思的是,父亲并没有教她选京胡、坠琴之类的乐器,而是让她学习琵琶。“父亲会的以后什么时候都可以相授,他建议我学一些他不会的乐器。”之后,胡凤霞便开始了跟随曹县知名琵琶艺术家赵艳学习琵琶的生活。 “以前只知道琵琶是一种乐器,父亲拿出它来的时候,是我第一次见到琵琶。”胡凤霞说,自此之后,她都是利用周末时间从菏泽到曹县学习琵琶,晚上再坐车回来,其余时间则是在家苦练。谨遵父亲“学了就要学好,要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教诲,不管刮风下雨,两年多的时间胡凤霞一直如此坚持。
认准了目标 再苦再累都要坚持 “手指从琴弦划过,动听的音符在指尖流动。在舞台上弹奏琵琶看上去很美,而背后练习的艰辛是其他人感受不到的。”胡凤霞说,恩师赵艳是她的启蒙老师,在学琵琶这条道路上给予了她太多的东西,每次学习都恨不得把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刚开始,在赵艳老师弹奏一曲后,胡凤霞就被它优美的音符所吸引,就喜欢上了这个“声音”,“既然认准了目标就要走下去,即使再苦再累也要坚持,这不仅是父亲的教诲,更是我当时的想法。”对此,她意志很是坚定。 刚开始练习时,一天要练6个小时,手指磨出了泡,继续练;手指裂了口子,继续练,“只要手指磨出茧子就好了。”胡凤霞说,曾经手指上的泡被琴弦磨烂,琴弦扎进手指的口子“钻心地疼”。即使这样,她也没有间断过练习。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1990年,胡凤霞考入菏泽艺术学校两夹弦科学戏曲伴奏,不仅要学唱腔,还有排练课等。由于学校没有琵琶专业的老师,她只能和以前一样每周往返与菏泽和曹县之间。毕业后,胡凤霞也没有停止学习钻研的脚步,后又师从山东艺术学院著名琵琶演奏家杨秀玉教授,继续深造。 让更多的人了解琵琶 她还想“将国学与琵琶相结合” “菏泽文化底蕴深厚,像古筝、舞蹈之类的培训班很多,惟独被称为‘民乐之王‘的琵琶培训机构少之又少。”据胡凤霞介绍,2004年时就有一些学生找她学习琵琶。源于对琵琶的热爱,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喜欢,并热爱琵琶,2006年,她和丈夫开办了菏泽雅馨艺术培训学校。 期间,培训学校换地址时,不少学生家长也帮忙挑选地方,这让胡凤霞他们非常感动,“就想一定要好好教学生,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 “现在菏泽学习琵琶的人比以前有所增加。目前培训学校有200人,年龄最小的7岁,还有不少老年大学的老人也来学习。”胡凤霞说,一到暑假还有不少大学生也来学习,说是为方便在学校参加课外活动。 目前,胡凤霞先后培养了数百名学生,并为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等院校及专业艺术院团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 胡凤霞曾经有个梦想,就是在家门口办一场音乐会,这个愿望在今年8月5日终于得以实现。在大剧院,她举办了琵琶音乐会,并弹奏了《彝族舞曲》《春江花月夜》《一指弹》等,指尖在琴弦上划过,音符在身旁流淌,观众听得如痴如狂,曲罢,掌声长时不息。 对胡凤霞来说,琵琶是她一生的事业。“举办音乐会也算圆了我的一个梦想,接着我还想再扩大学校规模,并将国学与琵琶相结合,把更多的知识教给孩子们,展现菏泽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胡凤霞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