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娄士强 这几天,公积金成了济南市民热议的话题。《济南市住房公积金缴存管理实施细则》新政在市民心中引发了一定程度的恐慌,在住房公积金服务大厅处,连续几天都出现了排长队的场面。 新政关系到市民的切身利益,而不同市民具体情况不一样:有的买房子了,有的正准备买房;有的是贷款,有的是全款;有的已还完本息,有的还在交月供。况且,贷款又分好几种形式,人们解读政策的能力也存在差别。在上述种种因素下,单靠一纸专业性很强的通知,人们很难评估新政对自己的影响。俗话说,恐惧源于无知,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人们的猜测和恐慌。面对新政,人们总是要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理解,加上新政中还存在很多专业术语,加大了解读政策的难度。另外,信息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也会很自然地产生扭曲。如果没有权威又通俗的解释,难免会引发人们的恐慌。 恐慌的结果就是,为了了解政策,很多人都会拨打热线或是去服务大厅询问,无论哪种形式,在短时间内都处于相对的“拥堵”状态。电话一直占线,大厅还挤满了人,搞不懂政策的人们,就只好采取“先提出来再说”的下下策。排队提取的人多了,又加重了其他人的危机感,出于从众心理,更多的人加入到抢提大军中,使抢提公积金成了一股“风潮”。 事实上,在新政出台之前,济南市的相关部门做过调研工作,考虑到了不同人群的具体情况。既然是这样,在发布《细则》的同时,不妨用更生动的方式做一下解释。比方说,房产证满三年还在还公积金贷款的老张会受到什么影响,全款买房的老李该怎么提公积金,商贷购房而且还完贷款的老刘又是什么情况……如果市民们都能够轻松地“对号入座”,就不需要耗费时间精力,去打听消息、去早起排队了。 从最近几天的情况来看,相关部门积极释疑已经起到了作用,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新政,服务大厅里的人群也渐渐散去。如果这些工作能够做到前面,抢提的情况或许就不会发生了。 目前,中央要求各级党政机关深入贯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给制定、发布政策的各个部门提了更高的要求:每一项新政的出台都要考虑贴近性,尽可能地服务群众的不同需求。对政策的解释,不妨多用用老百姓的语言,多举些简单易懂的例子,别让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群众的恐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