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桥子村连办四届“秋晚” |
48个节目由村民自编自演,连续4个晚上依次亮相 | |
- 2013年09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桥子村的“秋晚”办得有声有色。
◤“秋晚”的节目很接地气。
本报记者 邢振宇 摄
| | ▲桥子村的“秋晚”办得有声有色。
◤“秋晚”的节目很接地气。
本报记者 邢振宇 摄
|
|
本报9月12日讯(记者 邢振宇) 中秋节临近,一场村民自办的“桥子村‘秋晚’”10日在章丘普集镇桥子村拉开帷幕。由村民自编自演的48个节目连续4个晚上依次亮相,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丰盛“文化大餐”。 夜幕降临,一进桥子村,立刻就被喧天的锣鼓吸引。演出还未开始,桥子村刚落成的文化大院里已被上千名赶来的群众挤得水泄不通。演员们正在后台为登台做准备,或修补眉眼,或默念台词。桥子村自办晚会已经是第四届了,演员都是附近十里八乡的文艺爱好者,很多节目也都编排自村民的生活实际。 “前三届演出时吸引了周边十几个村庄千余人观看。这一届的节目更精彩,大家都很喜欢看,《杨门女将》、《五家坡》、《起解》等经典剧目,无不赢得观众的称赞。文化大院的不断完善,丰富了我们老百姓的业余生活,日子过得更滋润了!”在现场观看节目的许大姐高兴地说。 仅有380人的桥子村,缘何能操办起颇具规模的“秋晚”?桥子村“戏友之家”发起人、73岁的许新廷老人告诉记者,村子虽然不大,文化氛围很浓厚,每年都会组织“春节戏剧专场演出”,培养出了一大批文艺爱好者。 记者了解到,自从2007年开始,桥子村就开始在村里举办演出。2010年初,爱好文艺的许新廷装修了自家房屋,购置了电视、音响、锣鼓、京胡等设备,正式成立“戏友之家”,十几平米的排练小屋,每天人都满满的。当年9月份,“戏友之家”组织举办了汇报演出,吸引了附近村民上千名。首演成功后,“戏友之家”名声大振,村委会在乐器、服饰、演出等方面投资数万元予以扶持,周围17个村庄的文艺爱好者纷纷加入其中,经常参加排练活动的达到50人左右。2012年,为鼓励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桥子村新建了占地1400平米的文化大院,院内舞台、戏曲排练室、农家书屋、文体广场一应俱全,可容纳近千名观众。 与往年不同的是,桥子村今年借用文化舞台搭建道德平台,更多地融入了美德音符。在改编过程中,文艺骨干结合身边事、身边人,编辑新词、编排舞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生动鲜活的情节,让群众在思想道德方面产生共鸣。如根据《墙头记》改编的《借爹》等剧目,增加了一些宣传爱党爱国、孝敬老人、邻里和睦的新词,老曲新唱,让传统剧目唱响了文明和谐的主旋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