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青岛9月23日讯(记者 刘腾腾) 23日上午9点,执行完“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蛟龙”号母船“向阳红09”返回青岛母港。 记者从深海基地了解到,由中国大洋协会组织实施的“蛟龙”号2013年试验性应用航次,自今年6月10日起航以来,先后前往中国南海、中国大洋协会东北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和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勘探矿区开展下潜作业,中途停靠波纳佩港补给,开展了3个航段21个潜次的下潜作业和38个站位的常规调查。 本航次中,10名中国科学家乘“蛟龙”号下潜开展科学考察,从海底带回了珊瑚、海参、海葵等71种共390只生物、161枚结核、8块结壳、32块岩石和180公斤沉积物等样品,实现了“蛟龙”号从海试走向科学应用的跨越。 9月1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及其母船“向阳红09”号顺利返抵江苏江阴苏南国际码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