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伍老兵创立600人“雷锋联盟” |
30年投身公益事业,获评聊城市道德模范 | |
- 2013年09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倪西群在向记者介绍日后的工作。 |
|
9月17日下午,由聊城市市委宣传部、聊城市文明办主办的聊城市“跨越赶超 文明先行”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对第四届道德模范进行了表彰。即日起,本报推出重访道德模范专栏,聚焦道德模范带给这个社会的“正能量”。
现年50岁的倪西群是一名退伍老兵,30年的时间里,他克服种种困难,义务接送退伍及伤残老兵,帮助困难家庭,又自发组织起600余人的义工队,在聊城掀起了一股“雷锋热”。 文/片 本报记者 张超
热心助人: 免费接送老兵 潜心公益事业 近几年,聊城街头巷尾总能见到车体上贴满双拥和雷锋字样的四轮电动车,非常引人注目。每逢节假日,车内塞得满满的东西,准时来往于去国际和平医院的路上,车主人叫倪西群,是一名普通的保安,但在身边人看来,他是一名“活雷锋”。 十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对部队有着不解情缘,受雷锋精神熏陶,倪西群乐于助人,数十年的时间里,他义务帮助过无数人,从军人军属,老幼妇孺到街坊邻里。在外人眼中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热心肠,但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是一个兵,是雷锋精神一直鼓舞着自己。 怀着对部队的浓重情节,退伍后的倪西群自费购买了一辆电动四轮车,自己命名为“双拥雷锋车”、工作之余来往于国际和平医院、益民胡同和车站等地方,免费接送退伍老兵、现役军人、建国前的老党员、特困人员等。“把家里用不着的东西带给这些老功臣,心里会觉得舒坦一点。”倪西群告诉记者,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军人军属,自己会主动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尽管自己是下岗职工,但是总会挤出家用帮助这些老兵。 时至今日,倪西群的“雷锋车”已经成为聊城街景的一部分,除了奔走于车站,医院等地,现在倪西群的身影也活跃在各大社区,“闲下来的时间用在助人为乐上,心里会觉得特别踏实。”倪西群说。
家人支持: 女儿用嫁妆钱为他换新“雷锋车” 如今的倪西群有了新的“雷锋车”,尽管新车还未上牌照,但车内已经摆上了“为人民服务”、“老党员、老军人和特困人群免费乘车”的老牌子。 谈及这辆车的由来,倪西群说:“原来的电动车已经不行了,闺女看不下去就把嫁妆钱一共7万多,全给俺买了车,能少受点罪。” 数年如一日的坚守感动了无数身边人,2013年3月,倪西群发起成立了“聊城市双拥志愿者雷锋联盟”,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陈金良、当代活雷锋徐明海等人都是其中一员,在不断吸纳社会公益认识的同时,不少公益团体也争相参与其中,经过近半年的发展壮大,现如今的雷锋联盟成员已经超过600人,成为聊城一股不小的公益力量。 “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更多人参与到这项事业当中。”倪西群告诉记者,每个周末会组织雷锋联盟的成员下社区,进医院,帮助广大患者、孤寡老人,为退伍老兵理发、修鞋。“正是有家人和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支持,我才更有力量一直坚持下去。”倪西群说道。
未来梦想: 成立“双拥基金会”,服务更多人 “有自己的双拥基金会和双拥车队,更好的服务于建国前后的老党员、老军人、现役军人军属和社会特困团体……”这是倪西群在获评全市第四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时在草纸上写下的文字,对于未来,倪西群有了更加长远的打算。 多年来的付出让倪西群获得不少赞誉,2012年入围“感动聊城”人物,聊城市国防动员委员会授予其“2012年度关心国防建设先进个人”称号。在荣誉背后,倪西群准备通过实际行动组织更多的爱心人士积极地投入到公益事业之中。“当时初衷很简单,就是想帮助一些退伍伤残老兵,但随着力量的壮大,我觉得我可以做的还有很多。”倪西群说,多年来的不懈付出换来了诸多赞誉,也让自己的公益火苗越燃越旺盛。倪西群向记者透露,他准备将电话也挂在车上,在服务老兵的同时,将范围扩大,凡是有困难,有需要的市民都将成为自己和团队帮助的对象,希望日后能有自己的基金会和车队,服务更多的市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