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娄士强
一岁多的宝宝把酸奶盒子丢进泉池,年轻的妈妈费尽周折,借来工具把盒子打捞了上来,用行动给孩子上了生动的一课。公德心的培养离不开从小到大的教育,社会风气的改善,也是一件件小事积累的结果。(本报今日A09版) 看到宝宝把盒子丢进泉池,年轻的妈妈一边告诉他这是“搞破坏”,一边身体力行捞起盒子。很难说宝宝长大后还能否记起这件事儿,但注重公德、在意细节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肯定会产生积极影响。 或许对这位母亲来讲,最省事的做法就是一走了之,对孩子的行为置之不理。类似的事情多了,难免会给孩子“公德心”不重要的心理暗示。家长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行为,对公德心的忽视实际上是对孩子的未来不负责任。 在社会生活中,常常听到人们诉苦,抱怨社会环境不好,怪罪世风日下。有多少人曾想过,自己是不是也因“随波逐流”或“袖手旁观”,为那些看不惯的现象做过“贡献”。社会公德的树立,来自每个人的身体力行,没有人是旁观者。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对很多家长来说,或许没能力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没法请来最贵的家教。相比金钱能换来的东西,更好的成长环境,充满公德心的氛围,是每个家长都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珍视生活中的细节,才能不浪费爱护孩子的每一个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