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9月24日讯(记者 任磊磊 实习生 张藻) 24日,本报报道了《2000套军训服不知该捐给谁》一文,引起读者关注。不少市民、公益组织和社区服务人员纷纷来电咨询。也有不少市民提出了对军训服装处理的建议,也有市民表示愿意接受军训服装,进行资源二次利用。 山东大学青年联合会学生每年都会募集一批军训服,今年募集到的衣服预计有两千套,这批衣服如何处理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市民尹女士向学校建议,以后高校新生入学军训可以借鉴山师附中采用的方法,今年的山师附中新生入学军训,服装要求由学生自己准备,统一为白衬衫、黑裤子,既简单又好找。尹女士还建议,学校可以把校服当做军训服,这样可以避免服装资源浪费。 除了热心市民的建议,本报还接到了许多社会组织的来电,表示愿意接受军训服装,进行二次利用。长清区绿兴之家的和主任介绍,绿兴之家是一个旨在助残、提供爱心援助的公益组织,看到本报的报道后,希望能接受一部分军训服装,以帮助社区残疾人士。 平阴某单位办公室的于先生表示,他们单位想提供一些服装给社区内的低保对象和残疾人士,其中低保人数在700以上,残疾人士则较多,需要的服装总数大概在1800件左右。 济南市中心家园社区服务社负责人王先生也给本报打来电话,表示单位想向南部山区和济阳、商河等地的学校捐助“爱心冬衣”,帮助家境贫困的孩子解决冬衣问题。 山东大学青年联合会学生接到记者反馈后表示,已经向校方报告了可以接收服装的单位和联系电话。在25日新生军训结束后会尽快将大一新生的军训服收上来,然后根据服装的总数和单位的需求,合理分配这些服装。这位同学表示,校方对他们的做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希望与这些公益组织和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共同处理军训服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