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上草帽挎上篮子,摘葡萄去 |
本报采摘团28日将再次前往蓬莱君顶酒庄 | |
- 2013年09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报采摘团第二季活动中,读者在君顶酒庄品尝佳酿。
本报记者 韩逸 摄 |
|
报名电话:0535-6879060 社区达人秀 本报记者 刘杭慧
每周一、三、五的上午,白春社区舞蹈室的大镜子前总有一群身影在一遍一遍地练习舞步。音响里每一个动感的节奏都在激发她们内心对于跳舞的热爱,她们是牵手艺术团舞蹈队,队员平均年龄54岁。 退休职工创建这支舞蹈队 成立牵手艺术团舞蹈队的人名叫杨淑华,60多岁的她对于唱歌跳舞始终有一份执着的热情。团里的队员总是用“全能”这个词来形容她,“团长有个好嗓子呀,编舞、唱戏、演节目、绣花,全能呀!” 回忆起创立牵手艺术团的过程,杨淑华微笑向记者讲述道,她从小就喜欢唱歌,曾经考上了山东歌舞剧团。可是她的志向却遭到家里人的极力反对,她只能继续学业。上班后,她还是不死心,担任所在单位的艺术团长,在上班期间,还出演了几部电视剧,并担当配音。 1996年退休后,她马上开起了自己的舞厅,经营得有声有色,并且认识了一群热爱唱戏舞蹈的朋友。1998年,她和另一位发烧友宋丽娜一起成立了牵手艺术团,包括京剧队、舞蹈队,一直到现在,已经有15年了。 谈得兴起,杨淑华当场给记者来了一段吕剧,声音洪亮,无法想像声音的来源是60多岁的人。 家人从不屑 到成为“粉丝” 牵手艺术团舞蹈队现在已经有19名队员了,其中很多人已经荣升为姥姥辈或者奶奶辈了,但是对于舞蹈还是一样的痴迷。 可是家里有个小孩,难免时间上有些紧张。为了应对舞蹈队的“姥姥奶奶”临时缺席,队里现在排练都是每个角色都会有四个人做替补,甚至一支舞蹈有两三套人马。 “我们现在已经达到了每个角色的舞蹈都会跳,甚至若是大舞蹈缺人了,连队形我们都有‘应急预案’。”舞蹈队的李燕告诉记者。 说到上台的感受,每个人的表情更是格外兴奋。“一开始上台紧张,现在一上台全身都是使不完的劲。”据杨淑华介绍,现在舞蹈队和京剧队合作可以撑起一台晚会,她们前些日子还在塔山举办了一场晚会,引来了众多市民围观。 别看队里都是五六十岁的人,跳起舞来可是一点不含糊,随着动感的节奏,她们一场演出下来脸不红气不喘。 在塔山晚会上,有的人甚至一口气跳了六支舞,“没觉得怎么吃力,就是很兴奋,加上平常排练时也是好几支舞串在一起跳,所以习惯了。” 很多队员已是“奶奶姥姥”级 舞蹈队成立以来,这些老姐妹们聊起彼此总是有不说完的话,你夸我,我夸你,陈年旧事也被扒出来,只为曾经感动过彼此。“老李为了我们演出服装上的鳞片,一针一针地缝上去,缝到大半夜,每次看到这些演出服,我就想出她一针一针缝的样子。”杨淑华有些深情地说,每个人都为这支舞蹈队付出了很多。 这支舞蹈队能一路走过来不容易,起初成立的时候,她们甚至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老伴之前看我们整天凑在一起排练,就觉得我们是闹着玩。”队员李燕说,训练挺累,再加上家人不理解,让她感觉压力挺大。 可是随着舞蹈队的成长,家人不再觉得这是“闹着玩”。“老伴儿直到有一次看了我们的舞蹈就彻底被征服了,现在成了我们的‘粉丝’。”李燕笑着说。
| |